中歐陸海快線快速發展—— 跨越山海打造高效物流通道(環球熱點)

二零二三年七月十日,「東方比雷埃夫斯」號大型集裝箱船抵達希臘比雷埃夫斯港。新華社發二零二三年七月十日,「東方比雷埃夫斯」號大型集裝箱船抵達希臘比雷埃夫斯港。新華社發

希臘最大的港口——比雷埃夫斯港(簡稱「比港」)是通往歐洲的南大門,也是共建「一帶一路」的主要節點。堆疊的集裝箱、港口停靠的輪船和從港口開往中東歐腹地的列車,在這裏編織起一張連接亞洲和歐洲、聯通海運與陸運的巨大網絡。

以比港為重要交通樞紐,中歐陸海快線是亞洲貨物經海運至比港、再由比港鐵路運輸至歐洲內陸多國的海鐵聯運路徑,將「海上絲路」和「陸上絲路」在歐洲地區銜接,打造亞歐「第三條貿易通道」,為中國與中東歐間經貿往來搭建起高效暢通的運輸路徑。

多式聯運提升物流效率

一批滿載工程機械相關產品的集裝箱是怎麼從湖南省長沙市運到捷克首都布拉格的?

「東亞至歐洲的貿易通道主要有兩條,一條是海運航線,另一條是陸上的中歐班列。」中遠海運比雷埃夫斯港口有限責任公司總裁蘇旭東向本報記者介紹,如今,有一條物流新通道,相比傳統通道可以縮短運輸時間7至10天,中轉次數也大幅減少,運輸效率顯著提升。它就是中歐陸海快線。

蘇旭東介紹,通過中歐陸海快線,集裝箱可以從長沙的河運港口出發,經長江運抵上海,再通過海運抵達希臘比港,從比港卸貨後裝車經鐵路運輸抵達布拉格。

此前,如果通過傳統的西北歐運輸路徑,同樣的貨物從上海出發後,需要先經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大西洋,途徑法國敦刻爾克港、比利時安特衛普港、荷蘭鹿特丹港,抵達德國漢堡港,再經歐洲大陸的鐵路或公路運抵布拉格。

這是中歐陸海通道貨運線路的一個具體案例,也充分體現了中歐陸海快線與傳統中歐間海運或陸運相比最顯著的特徵——高效、便捷、低成本。

「中歐陸海快線多式聯運的嶄新模式,解決了過去運輸中交貨期長、中轉次數多、運輸時效不穩定的難題,‘一單製、一箱到底’成為解決客戶多式聯運痛點的新方案,顯著提升了中歐陸海快線的服務能力和產品水平。」蘇旭東說。

經過多年發展,中歐陸海快線已開通4條通道,開行從比港往返歐洲內陸9個站點的10餘條線路,每週超過30列火車往返運行,業務服務覆蓋希臘、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塞爾維亞、克羅地亞、保加利亞、羅馬尼亞、西班牙等地,沿途覆蓋7100萬人口,是東亞經地中海、巴爾幹地區到歐洲內陸聯運的全程綜合物流線路,為中國產品出口至歐洲、歐洲商品進口到中國開闢一條便捷航線,雙向聯運連接亞洲和歐洲,有力提升沿途國家的物流水平。

提供「點對點」全程綜合服務

在比港碼頭,一排排深藍色橋吊整齊排列,橋吊下,巨大的機械手抓取著一個個集裝箱。集裝箱堆場不遠處,閃亮的鐵軌筆直地伸向遠方……比港南面地中海,北臨巴爾幹半島,海路上距離「蘇伊士運河至直布羅陀」主航線最近,陸路上直通港區的鐵路線延伸至中東歐腹地,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優越的航運條件奠定了比港作為中歐主要交通樞紐的基礎。

據去年發佈的《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實踐》白皮書,中歐陸海快線從無到有,成為繼傳統海運航線、陸上中歐班列之外中歐間的第三條貿易通道,2022年全通道運輸總箱量超過18萬標箱,火車開行2600餘列。

中歐陸海快線的誕生和發展,與中歐共建「一帶一路」的市場需求變化同頻。

2008年,中國與希臘就比港2號、3號集裝箱碼頭特許經營權由中遠海運集團接管達成戰略共識。2014年,中國、塞爾維亞、匈牙利、馬其頓一致同意共同打造中歐陸海快線,該線路快速投入運營。2017年,中遠海運全面推出中歐陸海快線運輸服務。

「中遠海運打造中歐陸海快線的創新嘗試,與市場的強烈需求密不可分。」蘇旭東說起快線「起步」的故事,「自2014年中歐陸海快線開通以來,美國惠普公司一直是中遠海運在該貿易通道上的戰略合作夥伴。最初,惠普找到中遠海運,希望定製一條高效便捷的運輸路線,將位於中國武漢市的打印機配件生產商與位於捷克帕特比薩市的組裝工廠連接起來,中遠海運將比港作為轉運碼頭,創新探索出一條貫穿中國—希臘比雷埃夫斯—中歐地區的海鐵聯運通道,立即取得很好的業績。2014年,中歐陸海快線正式投入運營,這一高效便捷的多式聯運通道得以不斷推廣,線路日漸豐富,為全球客戶提供‘門到門’‘點對點’的全程綜合物流服務。」

為當地發展帶來源源活力

作為希臘最大的港口,比港近年來年操作箱量均超過500萬標箱,成為全球前30名集裝箱大港之一,是歐洲第四大集裝箱港口、地中海領先集裝箱大港。截至2023年初,比港為當地創造直接就業崗位4300個、間接就業崗位1.2萬個,對希臘的直接經濟貢獻超過6億歐元,帶動希臘GDP提高1.56個百分點。

「中遠海運接管碼頭後,大量起用希臘員工,並向當地社會承諾,比港永遠是希臘人的比港,工作機會永遠會留給當地人。中方管理團隊希望吸引當地社會和專業人士加入這個項目。這個決定打消了許多比港員工的顧慮。」在比港從事了50多年海運工作的中遠海運港口比雷埃夫斯碼頭有限公司商務經理塔索斯·瓦姆瓦吉迪斯已滿頭銀髮。他回憶:「比港的快速發展讓當地員工驚歎,中國團隊做到了多年來我們想做而沒做到的事情。」

自2008年獲得比港碼頭特許經營權;到2010年全面接管碼頭;再到2016年接手比港港務局經營,成立中遠海運比雷埃夫斯港口有限公司,涉及集裝箱碼頭、郵輪碼頭、渡輪碼頭、汽車船碼頭、船舶修理、修造船、物流倉儲等業務,形成覆蓋航運、港口、物流的整條產業鏈;再到2017年全面推出中歐陸海快線,中遠海運在比港穩紮穩打的經營,推動比港不斷刷新業績紀錄,也為比港當地居民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帶去發展活力。

據中遠海運介紹,為了不斷提升中歐陸海快線產品質量,中遠海運通過上下協同、有效銜接的工作機制,及時交流業務最新動態、解決工作推進過程中所遇問題,保障項目進度;通過製定實施工作獎勵方案,激發中遠集團全系統參與快線營銷推介工作積極性,為促進中歐陸海快線運營和行業產品升級提供有力支持。

如今,中歐陸海快線運輸的產品包括電子產品、木材、汽車配件等主要產品。在汽車船碼頭,停車坪上從各地運來的新車整齊排列,一眼望不到頭,其中有不少中國品牌的電動汽車,如比亞迪、奇瑞等。

「中歐陸海快線不僅是中歐物流往來的重要線路,更是聯通雙方經貿往來的強勁動脈、民間交往的強大網路。」蘇旭東說。(記者 李曉宏 高祖)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4年05月16日 第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