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深處的文學館:在四季流轉中邂逅文學

    觀眾參觀文學展覽。中國現代文學館供圖    觀眾參觀文學展覽。中國現代文學館供圖

    文學館儼然成為可產生「20分鐘公園效應」的場所。

——————————

    一座有關文學的博物館,能為城市帶來什麼?

    95後「北漂」女生王柳,除了工作軌跡,還有一個獨特的生活坐標:中國現代文學館。在這座中國最早、世界最大的文學類博物館里,她有時候去看展覽和作家手稿,有時候就只是去博物館外的花園坐坐:庭院四季皆景,有櫻花漫天、魚戲蓮葉、銀杏大道、梅花飄香,還有名家雕刻的文學巨匠在院中,靜靜陪伴每個來客。

    中國現代文學館還吸引了外國作家前來打卡。今年3月,76歲的盧保文學獎獲得者阿布都-拉沙哲·哥亞納來此參觀了冰心、李健吾、葉君健、丁玲等中國作家的「書房」和名家手稿展。

    除了線下,這座文學博物館還在線上「圈粉」無數。一檔在此錄製的文化訪談節目《文學館之夜》,讓很多網民感慨這是文學館講述的「一千零一夜故事」。

無牆的博物館

    文學館里有什麼?

    王柳第一次去中國現代文學館是冬天,沒趕上百花盛放,但這裏有一種端正且厚重的美感。「玻璃櫃檯里陳列著作家的手稿,湊近看,作家當年手書的痕跡歷歷在目,講述著作品之外的故事,開啟著一場跨越時空的神交。」

    中國現代文學館現有館藏90餘萬件,收藏了中國現當代作家的書寫和創造,彙聚百年來中國人的情感與記憶。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作家李敬澤說:「這些房子應該是一個無牆的博物館,不僅保存著過去,同時也在我們公眾的精神生活、文化生活中,發揮著積極的、充分的、熱烈的作用。」

    「現代作家書房展」是中國現代文學館的常設展之一,所有展品都是作家本人生前用過的實物。靠近冰心的書房,一個大玻璃櫃格外引人注意,裡面裝滿了全國各地小讀者寫給冰心的信——每封信都得到了妥善保存。

    「中國作家的書房大都具有簡約、含蓄、內斂的特點:一桌一椅一方幾,一人一燈一卷書,自成乾坤。」中國現代文學館常務副館長王軍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專訪時介紹,曹禺、冰心、丁玲、艾青、臧克家、王辛笛、蕭軍、葉君健、李健吾、柏楊等10位作家的書房深受觀眾喜愛。

    王軍指出,書房展命名為「不著一字,盡得風流」,這是唐代司空圖對於詩學的見解——他希望文學創作能夠做到含蓄蘊藉、意在言外,不用華麗的辭藻和過多的烘托,便能顯示語言的韻味盎然。「中國現代作家的書房也是如此,沒有華麗的傢俱和過多的裝飾,便能顯示文學現場的典雅感人。」

    手搖咖啡機、俏皮的衣櫃、鑲嵌大理石的書桌、各式各樣的貓咪擺件……他笑言,「鎮館之寶」太多了,背後感人和精彩的故事更多。

    冰心與文學館淵源頗深,不僅與巴金一起倡議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捐贈大量珍貴手稿書信,還將部分骨灰留在文學館。《文學館之夜》有一期專門談貓,源於一隻喜歡趴在文學館內冰心雕塑旁的「館貓」。冰心生前愛貓,她養了一隻名叫「咪咪」的貓,咪咪出現在許多當事人的記憶中。

願文學之光照亮每一個場所

    不同年齡段的觀眾對文學館展品、展區的關注點各有所好。50後、60後普遍對中國現當代文學史展中的「社會主義新中國文學」部分有共鳴;年青人會去作家書房、還原的魯迅故居及左聯教室等區域打卡拍照,還喜歡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白薇《新女性歌》手稿;兒童文學部分的手稿,如《沒頭腦與不高興》《寶葫蘆的秘密》等,人氣也頗高。

    「人的生命中大多都曾走入過文學,可能是小時候讀的課文,也可能是青年時讀的某一本書,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文學記憶。當文學經典、曾經的文學記憶以一種真實可觀、可感的方式出現,就更容易受到觸動。」王軍說。

    除了文學館內部生動的「文學現場」和豐富的藏品,文學館外部的庭院也讓市民流連忘返。文學館儼然成為可產生「20分鐘公園效應」的場所:找一處安靜的樹蔭坐坐,慢慢地讀一本書;聽鳥鳴、觀魚遊,在櫻花季打卡拍照;關注文學館的文學活動,前來偶遇作家。

    最近,文學館推出的「四季印章」走紅社交平台,很多年青人被印章吸引,專門奔赴文學館。印章是以文學館A座建築搭配四季流轉的景色,依季節推出和變化。

    「四季印章」是館方想吸引年青人走進文學館的一次嘗試。「集章打卡已經成為當下一種流行的逛博物館方式,年青人傾向於通過蓋章打卡將美好的觀展記憶收藏帶走。」王軍說,隨季節變化的印章,傳達出一種文學與時間的「常」與「變」。

    王軍說:「時代在變化,然而無論何時人們都需要文學,總有一些共通性的東西可以在文學中找到答案;我們也希望‘四季印章’提醒人們多關心生活,發現日常生活中的自然之美、平凡之美。」

    王軍認為,文學館應突出文學特質、人文特質,同時亦要充分發揮博物館的研究、收藏、保護、展示及社會服務、教育功能,「讓普通觀眾更加瞭解文學,讓愛文學的觀眾看到更廣闊的文學世界」。

    在今年的「5·18國際博物館日」前夕,中國現代文學館與香港文學館、香港作家聯會合辦「南來作家手跡遺物展」,展覽「願文學之光照亮每一個場所」,這大概也是文學館的願景。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群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05月17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