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私家車線上代購被指「爆雷」:近百車主付款後難提車,市監、警方介入
價格更便宜、驗車更專業,不少人因這樣的宣傳而找網上的汽車領域博主代購汽車。不過,近日擁有12.4萬粉絲的知名汽車博主「車價情報站」所屬公司被指「爆雷」,有消費者稱向該博主的帳號支付全額車款後遲遲未收到車,涉及近百名消費者,相關金額近千萬元。
澎湃新聞瞭解到,「線上代購汽車行業」是近幾年在自媒體上發展延伸出來的一個新行業。買車人向汽車博主提供目標車型,汽車博主則依靠手中的車源資源,向全國各地的車行廣泛詢價,以求車價最優,買車人支付全款後,最終車輛會通過物流送至買車人手中。
涉事帳號所屬公司為廣州買新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買新車公司」),主打「為粉絲提供最慳錢的線上便利購車服務」,長期發佈關於車價行情、為粉絲在4s店購車、提車交付的影片,吸引了不少買車人關注。
有消費者稱,他們維權時發現,此前通過該帳號買車被告知「已訂購」,但對方實際上並未向4s店支付定金。對方提供的訂車、驗車等照片也被發現是「一車多驗」,同一輛車的信息分別被發給了不同買車人。他們認為,相關方面已涉嫌詐騙。
對此,涉事帳號及工作人員在失聯近10天后,5月7日進行直播回應,稱公司資金鏈斷裂,導致周轉不過來,目前資金缺口在700萬元左右,正在尋求辦法償還債務。但消費者們要求退回車款或按約定提供汽車。
目前,涉事公司所在地的廣州市天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表示已經介入調查,並對買新車公司進行鎖定處理,在解決這起消費糾紛之前,買新車公司無法進行信息變更變動。
廣州市公安局天河區分局冼村派出所工作人員則告訴澎湃新聞,已經接到了不少消費者的報案,由於涉及金額過大,目前已經將案件移至經濟犯罪偵查大隊進行調查處理。「能不能立案,具體要看經偵那邊能不能定性為合約詐騙」。
大量消費者反映找汽車博主代購車遲遲未交付
2024年3月,想要購車的王先生關注到了bilibili平台的一個帳號「車價情報站」,該帳號的博主經常會發佈有關車型、行情分析的影片,並表示可以提供線上汽車代購服務。
澎湃新聞記者看到,該帳號自2018年開始運營更新,擁有12.4萬粉絲,被平台認證為「bilibili知名汽車up主」。該帳號簡介稱:「全網第一行情新媒體,最真實的車型行情分析,最優惠的車源報價方案,為粉絲提供最慳錢的線上便利購車服務。」其中還附上了微信號。
「我看了他們的影片很久,裡面不光有介紹買車的,還有他們交付的影片,評論區里也有很多提車成功的案例,我就沒有什麼警惕性。」王先生說,3月26日,他添加了該帳號簡介里提供的微信號,諮詢自己心儀車型的價格。
王先生告訴澎湃新聞,添加微信後,對方稱「車價情報站」正在舉辦三週年超團系列活動,並給出了很大的購車優惠,「我之前去線下4S店看過車,裸車價大概12萬元,他們的價格能比4S店便宜1萬元左右,而且還包括上牌、交保險等一系列服務,我覺得比4S店方便多了。」王先生說,自己是第一次買車,擔心被4S店「套路」,所以才選擇了該帳號線上購車。
在繳納1000元服務費後,王先生添加了「站長」的微信,並被拉入了一個「專屬超團小群」,「裡面有四個工作人員,分別負責車源、財務、物流和客服答疑」。王先生說,3月28日,在確認出車流程後,工作人員為他擬定了「超團方案」及車輛代購合約,並表示會在2日內完成鎖車及驗車事宜。
簽署車輛代購合約後,王先生給對方轉賬了5000元定金,「他們當時說物流費自理,在800元-1200元左右,我還試探了一下,問能不能去自提,對方說可以,我就更沒有懷疑過他們了」。
兩日後,王先生詢問是否匹配到了目標車輛,「對方回覆我說找到現車了,但距離比較遠,他們給我找物流,包我的物流費」。王先生說,他同意了,但事後想起,這可能是他們避免用戶去現場提車的說辭和套路。
4月7日,一名自稱是「第三方驗車檢驗員」的工作人員進群,並在群裡發了成套驗車照片及第三方驗車檢驗結果,顯示車輛一切正常。當日下午,買新車公司的工作人員在群內發送了付款指引,王先生按照要求支付購車尾款10餘萬元。
然而在家坐等收車的王先生,遲遲沒有等來物流信息,「4月28日我問車子的運輸情況,他們說在落實信息了,但一直都沒給出任何有效信息,到了4月30日就直接失聯了,微信不回,電話也打不通,我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被騙了」。
意識到情況不正常後,王先生打開了「車價情報站」的帳號,發現該帳號在4月27日已經停更,最後一條影片的評論區里,有大量消費者稱付款後沒有收到車、工作人員失聯,「我在評論區里聯繫了一些受害者,他們已經建了維權群,我進去的時候群裡已經有七八十人了,後面還在不停地進」。
群中的另一位消費者林先生告訴記者,交完全款後,他與提車的4s店核實發現,4s店並未收到「車價情報站」的定金,「他們全程都在欺騙,包括訂車、驗車、提車等信息都是假的」。消費者們在群裡交流後發現,很多人收到的驗車照片、合格證等是同一輛車,涉嫌「一車多驗」。
涉事公司直播回應:資金鏈斷裂
4月27日,另一名汽車自媒體號發佈關於此事的影片,稱可幫消費者維權。
該帳號負責人譚先生稱,「汽車代購產業是一個近四五年才逐漸轉型、發展出來的行業,我們所有人都在兢兢業業的幹活,不能因為這一個人讓大家對這個行業失去信任。」
譚先生稱,目前瞭解下來,此事件中,波及的不只是消費者,還有4s店和物流方。「有一些4s店只收到少量定金就交車了,沒收到尾款,還有的車是物流方墊付資金,但他們資金斷裂後沒辦法償還墊款。」他稱,還有一部分訂單甚至根本未向4s店支付定金,但涉事方向消費者謊稱「已經訂購」,「一開始我們以為只是個例,後面越統計越多,單單物流公司那裡就扣下了十幾輛車,受害者加在一起有90多位,總金額基本上已經達到1000萬了」。
作為汽車行業的博主,譚先生稱,汽車線上代購行業其實主要賺的是「信息差」的價格。「全國各地每一個經銷商給出來的優惠都不一樣,普通消費者沒辦法一一去瞭解,線上代購就是幫助消費者瞭解優惠最大的4S店,訂車後收取一定服務費,相當於買手。」
但他表示,線上代購一般會把價格談好後,消費者直接將款項打到4s店的賬戶上,而買新車公司要求消費者把錢打到自己賬戶上,「一是涉及營業稅的問題,二是客戶與4s店有直接的轉賬記錄和合約,後續車輛出現問題,客戶維權更有保障,我們只是賺一筆中介費,買新車公司直接收車款就是存在問題了」。
此外,譚先生稱,買新車公司給出的「超團價格」也存在問題,「我們也一直比較關注同行的價格,看到這些維權的消費者提供的超團價格就去核實了一下,發現我們手上的代理商無論哪個地區都沒能找到買新車公司報出的超低團購價」。他舉例稱,一家4s店給買新車公司優惠了4萬元,但買新車公司為了促成這筆交易,會給客戶優惠到4.4萬元。
5月7日,失聯近10天后,「車價情報站」通過bilibili的帳號進行直播。記者在直播重播中看到,該帳號的負責人傅某出面回應。他表示,公司沒有跑路,但由於公司出現危機後自己處於逃避狀態,出現了不接電話、不回微信的情況。
他在直播中稱,由於公司資金鏈斷裂,導致周轉不過來,目前資金缺口在700萬元左右,正在盡力解決,「現在能籌集到的是200萬元資金,我們會先按比例退給大家,後續會繼續出售股份,我也會說服我們其他的股東。我們會以很積極的態度解決和處理這個事情」。
消費者劉先生告訴澎湃新聞,買新車公司提出的方案是與未提到車的消費者簽訂和解合約,先退實際支付金額的兩成,後續八成按照公司實際經營情況還款。但他認為,「這就是一張空頭支票,沒人能保證他之後還能還上。」
對於上述傅某在直播中的說法,消費者小陳質疑,「他們都是收了買車人的款,再付給4s店訂車的,不需要墊付任何資金,直接賺服務費,這種模式如果沒有挪用資金,為什麼會出現700萬元的資金缺口?」
5月11日,澎湃新聞記者聯繫了與買新車公司長期合作的物流公司,該公司負責人稱,「由物流方墊付車款」是買新車公司一直以來的運營模式,墊付金額不定,一般在車款的70%左右,「我們提車時會先墊付車款給4s店,車子到達目的地後,等買新車公司給我們回款,我們才會把車交付給車主」。
他表示,這次在約定提車日期之前,他們遲遲未收到墊款,只能先扣下車,「目前我們還能和他們正常聯繫,他們承諾會在5月內補齊墊款,我們收到後就會把車子交付給車主」。
針對上述情況,記者多次嘗試聯繫「車價情報站」帳號的負責人及該帳號所屬公司廣州買新車科技有限公司,均未得到回應。
市監局:已對買新車公司鎖定處理
5月9日,「車價情報站」帳號的負責人傅某組建了一個「情報站溝通群」,表示會每天晚上做一份《每日工作彙報》發在群裡,讓大家知道買新車公司的每日工作安排和執行情況。
澎湃新聞記者通過截圖看到,5月10日傅某在群裡稱:「個人認為處理當下問題的最優解:第一步復產復工;第二步借款200萬處理部分問題;第三步快速出售股份解決全部問題。」5月11日,傅某稱已配合經偵和轄區派出所的調查,並寫好了簡要的招股方案,希望用融資的形式徹底解決問題,感興趣的可單獨諮詢。5月13日,傅某在更新了前一日的工作報告後,再未繼續更新,引起了用戶的擔憂。
針對上述情況,5月15日,澎湃新聞記者聯繫了廣州市天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冼村所,該所工作人員稱,關於買新車公司的糾紛,目前市監局正在跟進調查當中,「公司曾向我們表示正在籌集資金,但還不足以填補空缺。市監局現在已經將買新車公司進行鎖定處理,在解決這些消費糾紛之前,買新車公司無法進行任何變更變動。」此外,該工作人員還表示,市監局對買新車公司沒有強製執行權,建議受害者向警方報案,或者走法律途徑進行維權。
同日,廣州市公安局天河區分局冼村派出所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派出所已經接到了不少消費者的報案,由於涉及金額過大,目前已經將案件移至經濟犯罪偵查大隊進行處理,「能不能立案,具體要看經偵那邊能不能定性為合約詐騙」。
消費者林先生告訴澎湃新聞,自己也向冼村派出所報案了,被告知最遲60天內給出能否立案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