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最美鐵路】漢中洋縣「朱鹮工區」:守護高鐵安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來源:華商網

華商網訊(記者董旭葉)在陝西西南部,有一片被譽為「漢上明珠」的神奇土地——洋縣。這裏不僅風景如畫,更因擁有全球唯一的朱鹮人工飼養種源地和主要野外棲息地而備受矚目。

5月17日,「發現最美鐵路·春湧秦巴走西成」網絡宣傳活動「發現團」走進洋縣西綜合維修工區,瞭解西成高鐵維護檢修作業情況,實地探訪了西成高鐵洋縣段與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諧共生的故事。

洋縣,轄區內旅遊資源豐富,其中,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距離洋縣車站僅3公里。洋縣車站作為西成高鐵線上的一座三等站,不僅承載著重要的交通功能,更因其毗鄰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而備受關注。在這裏,高鐵列車疾馳而過,而天空中,不時有朱鹮優雅地飛過,朱紅色的羽翼在湛藍的天空下顯得格外耀眼。

由於西成高鐵穿越陝西漢中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了最大限度保護生態環境,讓高鐵沿線朱鹮安全「過路」,西成高鐵洋縣段鐵路大橋兩側分別安裝了高4米、總長34公里的藍桔相間朱鹮防護網,是全世界首條專門為保護鳥類設立防護網的高鐵線。

「這種經過特殊設計的防護網容易被朱鹮所辨識,防護網還具有彈性,可避免朱鹮碰撞時受到傷害。」洋縣西綜合維修工區解說員趙易敏介紹,為做好朱鹮保護工作,洋縣西綜合維修工區通過調看遠程影片、落地檢查、路外巡檢等方式,做好朱鹮防護網、驅鳥器狀態巡視,及時進行維護檢修。

「我們都把朱鹮當作小夥伴,積極上網查閱資料瞭解朱鹮習性,學習保護知識,並與當地朱鹮保護單位建立聯繫,獲得政策支持。」趙易敏說。正是有了這群特殊「哨兵」的嗬護,西成高鐵開通至今,管內區段未發生過朱鹮撞上防護網被困事件。

在洋縣境內高鐵線路上,一列列高速列車疾馳而過,它們承載著無數乘客的期望與夢想。然而,在這背後,有一群高鐵守護者默默奉獻,確保著高鐵的安全穩定運行。

「高鐵的鋼軌在列車荷載下會產生疲勞源和磨耗,為確保行車安全,工區會定期對輕微裂紋、磨耗的鋼軌進行打磨,並在必要時進行更換。」趙易敏介紹,這裏有鐵路線路工、橋隧工、探傷工、信號工、接觸網工、變電檢修工、電力線路工和軌道車司機等多個工種協同作戰,共同維護著高鐵線路的安全與穩定。

在洋縣西綜合維修工區演練現場,記者看到工人們正忙碌著進行鋼軌的切除、打磨、插軌、銲接等作業。他們佩戴著專業的勞動防護用品,熟練地操作著各種工具和設備。「切軌操作需要精準控制力度和角度,這需要我們日常進行大量的練習。」趙易敏告訴記者。據瞭解,目前工區最快的切軌時間僅需2分鐘,這背後是工人們日複一日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

在更換鋼軌的過程中,不同工種之間的默契配合至關重要。工務人員負責線路幾何尺寸的回檢,確保高鐵設備的驗收標準達到極致嚴格;電務人員則負責安裝跳線、測試殘壓等,保障軌道電路信號的傳遞通暢。這種多專業協同作戰的模式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確保了高鐵運行的安全可靠。

「我們對高鐵設備驗收標準極為嚴格,對於兩股鋼軌間距離,驗收標準卡控在正負1毫米間。」趙易敏表示。這種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正是高鐵基礎設施段能夠保障高鐵安全運行的關鍵所在。

洋縣通過一系列創新措施和辛勤付出,不僅確保了高鐵的安全穩定運行,也為朱鹮等珍稀動物創造了一個和諧的生存環境。在洋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同書寫著美麗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