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說文物丨古人的頂級審美有多絕?來看看這盞漳縣出土的「藍蓮花」

◆本文由AI生成

5月18日是第48個國際博物館日,恰逢週末,有沒有計劃去博物館逛逛?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件現藏於甘肅省博物館的國寶級文物——蓮花形玻璃托盞。這款美輪美奐的文物,以其獨特的造型、豔麗的色彩和精湛的工藝,成為無數文物愛好者的心頭好。

△蓮花形玻璃托盞 圖源:甘肅省博物館△蓮花形玻璃托盞 圖源:甘肅省博物館

這件文物珍藏於甘肅省博物館,是迄今為止中國出土最完整的一套元代玻璃托盞。整個盞高4.9釐米,口徑8.9釐米,底徑3.4釐米,盞托高1.2釐米,口徑15.2釐米,通體為半透明普藍色,盞呈七瓣蓮花形,托盤邊沿呈八瓣蓮花形。整個托盞造型別緻,工藝精湛,可以看出元代官辦手工業非常發達。因其「冰肌玉骨」仿若一朵盛開的藍蓮花,亦被簡稱為「藍蓮盞」。

蓮花形玻璃托盞,1999年出土於甘肅省定西市漳縣汪氏家族墓。汪氏家族墓是目前為止國內最集中完整的元代家族墓葬之一,在我國元代貴族墓葬考古中首屈一指。

據考證,汪氏家族為金、元、明時期的隴西望族,墓主人汪惟賢是汪世顯的孫子,是元代「故榮祿大夫、大司徒」。汪氏家族有「三王十國公」,家族地位顯赫,因此,墓中出土了大量貴族「奢侈品」,包括這件備受矚目的蓮花形玻璃托盞。

△汪氏家族墓地△汪氏家族墓地

蓮花形玻璃托盞以其獨特的蓮花造型,呈現出清新脫俗的美感。無論是線條的流暢度,還是細節的精緻度,都體現了古人對美和藝術的極致追求。同時,玻璃的材質更是為其增添了一份神秘魅力,讓人們對它愛不釋手。

為了讓更多人能夠欣賞到這款國寶級文物的魅力,甘博文創團隊以其為原型,採用古法琉璃高溫燒製,成功還原了這款美器的原貌,為了保證實用性和飲用安全,文創團隊還進行了脫鉛處理。現在,遊客們可以在甘肅省博物館的文創商店中,購買到這款驚豔千年的「藍蓮花」同款美器。

蓮花形玻璃托盞,這一璀璨的藝術瑰寶,歷經數百年的風雨洗禮,仍舊閃耀著迷人的光彩。它不僅揭示了元代玻璃製造業的高超技藝,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窺探當時社會審美和文化風貌的窗口,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交流和傳承的重要載體。

△甘肅省博物館推出的國寶級文物元代玻璃蓮花托盞系利雲創產品吸引遊人。中新社記者 李亞龍 攝△甘肅省博物館推出的國寶級文物元代玻璃蓮花托盞系利雲創產品吸引遊人。中新社記者 李亞龍 攝

美出圈的蓮花托盞到底有多驚豔

讓我們一起看看

這盞盛開的「藍蓮花」

↓↓↓

策劃編輯:王萬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