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加油站「偷油」貓膩:篡改計量芯片可偷20%,一箱油通常要多付9.6元

來源:正觀新聞

據統計,我國機動車保有量已達4.35億輛,新註冊登記汽車更是連續十年以每年超過2000萬輛的速度增長。到加油站去加油,已經成為眾多車主必需的日常消費。然而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一些加油站卻暗地裡採取非法手段 「偷油」,缺斤短兩,讓車主在不知不覺中蒙受經濟損失。

去年5月,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接到一份舉報:當地包頭市一家加油站在給來往車輛加油時涉嫌作弊「偷油」,坑害消費者。接到線索後,市場監管人員立即對這家加油站進行執法檢查。

正常情況下,加油站只需一套管理系統,這套系統安裝在前台電腦上,便於經營者使用。可這家加油站除了前台電腦,執法人員在休息室里極其隱秘的角落卻發現了另外一台電腦。

表面看起來正常的衣櫃,底部卻被精心設置了夾層,電腦放在夾層後面,只有挪開衣櫃才能發現。如此隱蔽,這台電腦里究竟藏著什麼秘密呢?執法人員進行了多次檢查測試,終於發現了其中的貓膩。

原來,這台電腦萊恩裝的所謂「貝林油站加油管理系統」,實際上是加油站私自加裝的一款具有「偷油」功能的作弊軟件。加油站經營者可在這款作弊軟件上任意設置參數,控制偷油比例,少付給消費者油量。

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稽查局三級調研員 劉峰:消費者正常加油情況下,通常在40到50升左右,一般情況下,他們就會把這個軟件調至2到3,這就意味什麼呢?我們去加50升油,如果調到3的話,會少給1.5升油,但這個對於50升油箱,在油表上體現不出來,老百姓很難去直觀地發現(偷油)。

通過加裝作弊軟件,加油站經營者可順利破解或繞過加油機包括自鎖功能在內的各種防作弊設施,實現遠程控制,達到「偷油」目的。而消費者卻根本無法察覺。

執法人員隨後對該加油站8台加油機在用的15條加油槍做了計量檢定,結果顯示,這家加油站的15條加油槍示值誤差均超過國家標準限值三倍以上,其中有11條加油槍示值誤差超過1%,最高達1.23%,是國家標準限值的4倍多,即每加出100升油,要少付給消費者1.23升,遠遠超出國家標準規定。

記者瞭解到,為了確保加油量誤差在國家標準限定的±0.3%範圍內,保護消費者利益,我國對加油機生產、使用甚至維修過程都有著嚴格規定。

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稽查局三級調研員 劉峰:加油機作為用於貿易結算的計量器具,在出廠前必須經過嚴格的型式檢驗和檢定;在出廠之後,未經有關部門同意或允許的情況下,不得私自更改加油機。如果是更換主板,必須經過檢定部門進行檢定,有資質的企業進行維修,在維修之後,經過法定機構檢定合格後方可使用。

不僅如此,《燃油加油機檢定規程》還明確規定,加油機必須具有自鎖功能,也就是當加油機內涉及到計量的應用程序、參數被非法變更時,或當加油機的脈衝當量異常時,加油機應被鎖機,不能繼續加油。

可是,這家加油站的15條加油槍示值誤差全都明顯超出國家標準限值,卻為什麼還能正常使用呢?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使用作弊軟件「偷油」的加油站並非個例。就在上週,廣西百色市場監管人員一天之內查處了兩起類似不法行為。

在百色平果市城東一處加油站,執法人員來到現場後,首先控制了加油站的前台電腦、應急電源和加油機。

在加油站前台,這台電腦安裝的加油管控系統表面看起來正常,但進一步的檢查顯示,其中卻隱藏著不易覺察的貓膩。

經過測試人員檢定,該加油機的誤差率為+2.05%,是國家標準限值的7倍左右。

隨後,執法人員將加油機主板進行拆除,並將涉及計量作弊的電腦等相關設備帶回,做進一步數據恢復和檢定。

在進一步的調查中記者發現,有的加油站為了達到偷油的目的,還直接在加油機的硬件上動起手腳。

這是記者跟隨重慶市市場監管綜合行政執法總隊對加油站進行現場執法檢查時拍攝的畫面。執法人員經過仔細觀察,很快開現了這家加油站加油機中計量芯片存在疑點。

計量芯片是加油機核心部件計控主板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對加油機的油量、流量、壓力、溫度等參數進行監測和控制,從而保證加油機工作穩定和安全。執法人員介紹,計量芯片一旦被改動,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實際加油量和消費者看到的指示裝置顯示的數據不一致。為了確認這台加油機的計量芯片是否被人為動過手腳,執法人員現場進行了測試。

重慶市市場監管綜合行政執法總隊產品質量支隊副支隊長 黃劍:我們就用我們自己帶的程序去激活加油機的計控主板。假如說加油機的計控主板是一塊沒有(作弊)功能的主板,我們的軟件是和它通信不了的。加油機的原理就是它的主板只能向電腦端發送數據,而電腦不應該向加油機的主板傳送數據,我們的軟件能和加油機的主板發生通信,那就肯定證明主板有問題。

在將安裝有作弊程序的外調設備與加油機鏈接後,執法隊員通過調控加油站後台電腦的參數,複現了加油站計量作弊的流程,測量加油機可達到的計量偏差範圍。

現場測試證實,原本裝有防作弊系統的加油機,卻可以調換計量芯片,人為操控任意調整誤差值。原應在±0.3%之內的誤差,甚至可以調控至20%。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加油站實施計量作弊時,為了不讓消費者有所察覺,偷油量通常都設在2%到5%左右。這樣,消費者加一箱60升的油,加油站至少要少給1.2升。以汽油價格8元/升計算,消費者至少要多付9.6元。

短斤少兩偷減油量嚴重侵害了廣大車主的利益。隨著調查的深入記者發現,還有一些加油站,採取以低標號油品冒充高標號油品的作弊方式,欺騙消費者。

記者跟隨陝西省市場監管人員對商洛市山陽縣某加油站進行執法檢查時發現,這家加油站宣稱既可加92號汽油,也能加95號汽油。但令人不解的是,該加油站從油庫通往加油機的輸油管道,卻只有一根,怎麼能同時輸送兩種不同標號的油品呢?

經調查,這家加油站根本就沒有95號汽油。加油機上標示的所謂95號汽油,實際上是以次充好,將92號汽油的標價,標成與95號汽油相近,欺騙消費者。

陝西省市場監管局稽查局局長 段增福:據我們執法人員統計,涉案油品1.3萬餘升,涉案金額達到了9萬餘元。

不僅以次充好,進一步的調查顯示,這家加油站還涉嫌利用鍵盤輸入的方式進行計量作弊,少付消費者油量。加油機主板生產廠家的鑒定結果顯示,這些主板所使用的監控微處理器並非原廠產品,主板和計量程序均被人為更改。

陝西省市場監管局稽查局局長 段增福:當前一些成品油經營企業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消費者權益,利用制度漏洞和監管盲區,借助高科技手段篡改加油機規格,實施欺詐消費者行為。這嚴重侵害了消費者權益,是嚴重的失信行為。

無論是私自加裝作弊軟件,直接更改計量芯片「偷油」,還是以92號汽油冒充95號汽油,以次充好,都嚴重侵犯了消費者的利益。在進一步的調查中記者還發現,一些加油站不僅「偷油」,還通過各種技術手段「逃稅」,損害國家利益。

記者在調查中瞭解到,去年以來,全國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加大了對加油機計量作弊的查處力度。內蒙古、陝西、廣東、河南、山東、重慶、甘肅、河北、遼寧等地,均查出有加油站違法「偷油」的行為。記者注意到,這些案件顯示,無論是加裝作弊軟件,還是人為更換計量芯片,偷油的同時,加油站經營者還大肆逃稅,給國家稅收帶來極大損失。

在內蒙古質檢院,專業人員向記者展示了一款作弊軟件實現作弊的過程。記者發現,這款作弊軟件不僅可修改加油機計量數據以便「偷油」,還能修改稅控數據,使得加油機計控主板不記錄交易數值,從而達到逃稅的目的。

專業人士介紹,通常情況下,稅務機關會根據加油機計控主板記錄的交易數值向加油站徵收稅費,一旦計控主板少記錄或不記錄實際交易數值,加油站經營者就可逃避應該繳納的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等稅款。

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稽查局三級調研員 劉峰:稅務人員進行檢查時,會通過加油機計控主板上的報稅口,進行真實交易量檢查,但現在他通過軟件不如實記錄交易記錄情況下,也就是真正的交易記錄,把它藏匿起來了,躲避了我們執法人員檢查,這樣的話,即使我們去檢查,也查不到他藏匿和逃稅的證據。

內蒙古市場監管局發佈的公開數據顯示,僅去年該局向稅務機關移交的9條涉稅案源線索,涉稅金額就將近3000萬元。本週四,記者從市場監管總局召開的綜合治理加油機作弊專項行動新聞發佈會上獲悉,從去年八月至今,全國共查處加油機作弊案件1249件,涉案金額20.02億元,罰沒金額6.97億元。各地稅務稽查部門累計檢查利用加油機作弊偷逃稅款加油站609戶。

國家稅務總局徵管和科技發展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 付揚帆:查處稅費、加收滯納金、處以罰款合計19.61億元。同時,稅務部門對以體外循環、隱匿收入等手段偷逃稅款的高風險加油站也一併開展了專項檢查。

市場監管部門介紹,加油機作弊專業性強,不同品牌的加油機甚至有不同的作弊軟件,高科技化非常明顯,操作手段也極其隱蔽,查處難度大。針對這些特點,一方面監管部門將加大打擊力度,另一方面我國新修訂的《機動車燃油加油機》國家標準,也將於6月1日正式實施。新標準重點修訂了加油機的計量性能、環保性能和防作弊性能,將有力防範加油機作弊行為。

市場監管總局標準技術司一級巡視員 國煥新:其中在防作弊性能方面,通過「軟硬件唯一數字簽名」、「核心部件全生命週期校驗」、「國密芯片存儲」等技術,界定加油機全生命週期各環節主體責任,最大限度地防止不法分子篡改加油機,實施作弊行為。

市場監管總局表示,在修訂國家標準「堵漏」的同時,市場監管部門將繼續會同公安、商務和稅務等部門加強打擊加油機作弊違法犯罪行為執法協作,推動多方協同共治加油機作弊行為。

市場監管總局執法稽查局副局長 南軍:下一步,綜合治理工作繼續堅持打建並舉,將專項治理與常態化監管執法相結合,打擊存量、遏製增量,讓作弊者無處遁形,為誠信者「加油」前進。

打擊不法加油站是一個系統工程。有關監管部門除了注重日常監管,認真對待消費者的投訴舉報,還應對相關黑色產業鏈進行嚴厲打擊。加油機計量既關乎消費者切身利益,也關乎國家稅收,對違法行為保持零容忍,才能淨化行業秩序,維護公眾利益。

(來源: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