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思行者

    攝影: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崢苨    攝影: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崢苨

    在祖國大地上,有一個大寫的「人」字。厚重的一撇是長城,那輕盈的一捺則是運河。

    400多年前,20多歲的江陰青年徐霞客,就是從京杭大運河北上山東,此後又多次沿著運河出行,行走於山水之間。

    如果說,一本《徐霞客遊記》,是一個行者追尋求索的人生軌跡;那麼,大運河,就是一個民族行走於水上的恢弘印跡。2014年,中國大運河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到今年正好是第10個年頭。大河奔湧,滋養著兩岸的城市和人民。

    我的家鄉無錫,就是一座依運而興、因河而美的城市。千百年來,悠悠運河穿城而過,北接長江,南達太湖。行走在錫城,總是能和運河不期而遇。

    作為水鄉的孩子,小時候,我很喜歡到運河邊看船,在習習的微風裡,看滿載沙石、貨物的水泥船從遠處緩緩駛來,看神秘而又忙碌的船上人家。一群小夥伴在岸上笑鬧著追著船跑,不知道這些船從哪裡來,又最終會駛向何方。對於那時的我來說,行走在運河畔,充滿著對遠方的想像和嚮往。

    大運河賦予了城市上善若水的基因底色,還載來了富庶和繁華。近代以來,走出了以榮氏兄弟為代表的一批中國民族工商業先驅,在運河沿岸創辦了大量實業。我的母親和其他親戚長輩,也有不少曾在沿河的紡織廠或者繅絲廠工作過。正是這一批批在運河邊行走、奮鬥過的人們,一起成就了無錫百年工商城的輝煌。行走在運河畔,是一場厚積薄發的奮進之旅。

    大運河不僅是溫情的水脈、澎湃的動脈,也是厚重的文脈。跨過運河,穿過古宅古巷,是我兒時上學的必經之路。外交家薛福成、文學巨匠錢鍾書、文理全才顧毓琇等名人舊居都雲集於此……運河如星河,孕育了江南的璀璨人文,一大批大師大家從運河走向遠方、走向世界。

    懷著對「槳聲燈影」的鄉愁,2019年,研究生畢業後,我通過無錫公開選調回到家鄉工作,參與了很多青年成長項目和交流活動,和大運河產生了新的連接。我們常態邀請青年打卡運河文化帶,沉浸式體驗運河風物;還舉辦了「鏈接青春 對話無錫」活動,製作了原創歌曲《如錫》MV,從青年視角出發,講述運河故事、城市故事。到現在我還清晰地記得當時拍攝《如錫》MV的場景,為了在大批遊客到達前完成拍攝,早晨5點,我們就趕到河邊,架好機器,靜靜等待運河的甦醒。等到天色亮起,錫劇大師一襲長衫,緩步走上古老的石橋,深情吟唱著「盡江南、最無錫,古韻里、城林立」。那一刻,聽著耳邊悠揚的曲調,透過河上升騰的霧氣,我好像看到了流淌的歲月,讓我感動、自豪、充滿敬意。如果說白天是閑適靜好的,到了晚上,運河又是別樣的時尚活力。年青人喜歡相約南長街,流光溢彩、熙熙攘攘,逛一逛熱鬧的市集、見一見久別的朋友、聊一聊各自的生活。透過鏡頭,我看到了一條古老而青春的大河,一頭連著傳奇的過去,一頭連著無限可能的未來。我們的故事吸引和打動了不少海內外的朋友,表示有機會也想到錫城看看。今年,我們將在運河邊打造關於傳承和創造、交流和實踐的國際青年會客廳和夢想創空間,期待各位朋友前來打卡。行走在運河畔,在潛移默化間汲取生長的養分和力量。

    現在,一艘又一艘千噸級的大船行駛在運河寬闊的航道上,不捨晝夜;一個又一個新地標、新空間湧現在運河沿岸,串珠成鏈;一批又一批熱愛運河的人們行走於此、成長於此、奮鬥於此。我想,這也正是行走的意義,道阻且長,行者無疆。

江蘇省無錫市委黨校工作人員 王宗君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05月20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