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寧海,到百縣千校萬師

    攝影: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崢苨    攝影: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崢苨

    2016年5月,我隨中國青年報社記者一同來到寧海縣。8年過去了,回想起首次邁入寧海的景象,面前彷彿仍有一陣高濃度負氧離子的風從綠水青山之間吹來。

    那年我拿到的采寫選題是「全域治理」,是我第一次系統地關注縣域的發展治理,也是第一次深入實踐「鄉村振興」。在寧海,我看到了垃圾不落地,看到了美麗庭院,看到了小流域大生態等。當地呈現出來的鄉村面貌、群眾風貌,是綠色的、向上的,給我帶來了不小的震撼。

    我和寧海的緣分很深。2017年,我再次來到寧海,參加中青校媒學生主席團換屆大會,這是校園媒體人的「盛會」,可以說,是全國高校校園媒體和校園記者每年最為期待的活動之一,它將新時代青年人的朝氣和青年人的誌趣彙聚在這裏。2019年,我以中國青年報社實習生的身份參與了「尋訪徐霞客足跡」項目。這些年,我一直在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關注寧海的發展,包括《寧海宣言》的發佈、《生而行者 當代徐霞客》的編寫出版、每年的「中國當代徐霞客」評選活動等。

    緣分很深,感情也很深。第一次來寧海採訪時,我和來自不同高校的9位校媒記者分在一組。我們坐在採訪車上,穿梭在鄉鎮街道和自然風光之間,大談新聞理想、青年志氣,並許下了一個「十年之約」:十年後,一定要在寧海重聚。現在我們這十個人,有的成了知名記者,有的在做傳播優秀中華文化的博主,有的在地方行政部門做宣傳工作等。我們保持著緊密的聯繫,這是非常珍貴、相互扶持的友誼。我們都很期待,在2026年能整整齊齊地在寧海重逢,看看十年來縣域翻天覆地的變化和我們十個人的成長收穫。

    在寧海採訪實踐的經歷對我影響很深,促使我的目光開始投射到縣域發展。那幾年,在「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召下,我曾先後前往甘南州的碌曲縣、迭部縣,西藏的曲水縣、林周縣等參加扶貧工作。

    畢業後,我來到北京師範大學從事教育工作,重點就是參與推動「優師計劃」「強師工程」。這些年,北師大聚焦中西岸欠發達地區的縣域教育發展,按照「培養一批、輸送一批、提升一批」的思路,為數百個縣、數千所中小學培養一批批的「四有」好老師,來實現「振興鄉村教育」「教育振興鄉村」。在前不久的縣域調研期間,有位當地的中學老師說,「你們北師大願意關注、幫扶縣域教育提升,不愧是中國教育的脊樑」。我備受鼓舞、與有榮焉。

    青年要成長為國家棟樑之材,既要讀萬卷書,又要行萬里路。我想,中國青年既要向上看,也要向下看;既要向外走,也要向內走。青年人應當多去縣域、鄉村看一看;多關注基層發展,具備調查研究的眼光;既要專攻博覽,又要關心國家、關心人民、瞭解國情、立足國情,做到知行合一;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

北京師範大學教師 言孟也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05月20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