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名德國作家騎行長征路:應來中國親身感受親眼看看

中新網陝西誌丹5月20日電 題:兩名德國作家騎行長征路:應來中國親身感受親眼看看

作者 張遠 吳西檬

從江西瑞金出發沿長征路騎行,德國作家柯立思(Christian Y. Schmidt)與福爾克(Volker Häring)於15日順利抵達延安市吳起縣,曆時138天。

圖為柯立思(左)與福爾克騎行在誌丹縣街頭。張遠 攝

圖為柯立思(左)與福爾克騎行在誌丹縣街頭。張遠 攝

中新網記者18日在延安市誌丹縣見到了柯立思與福爾克,此時的他們正準備前往劉誌丹烈士陵園與保安革命舊址參觀。柯立思身穿黑色T恤,上面印有「長征」二字。福爾克指著略帶泥濘的助力單車告訴福爾克:「車胎外側破了,必須盡快修理,電瓶也不行了。」

長期生活在中國的柯立思15歲時第一次接觸到長征,隨後陸續做了相關閱讀。讓他備受震撼的是,紅軍能在兩年的時間內走完這麼多的路,且外部環境極為艱苦危險,其軍事成就在世界範圍內是非常出眾的。

「現在回想,這個軍事行動是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紅軍不僅要在山上行軍,還要面臨渡長江的困境。不像現代軍隊可以行進在修好的公路上,可以穿過隧道。」柯立思告訴記者,當福爾克發出邀請一同騎行長征路時,自己也剛剛完成一本曆時5年的小說,便馬上同意。

不過讓柯立思有些擔心的是,自己已67歲,路上還要經過高海拔地區。「我想我一定是瘋了,不知道身體能否撐住。我們最高騎上了4114米的海拔,出現了高原反應,吃了藥還是撐下來了。」

圖為柯立思(右)與福爾克在劉誌丹烈士陵園參觀。張遠 攝

圖為柯立思(右)與福爾克在劉誌丹烈士陵園參觀。張遠 攝

路途中,柯立思與福爾克遇到了很多友善的人。「有開車的旅行者送水和水果,也有賣烤肉的老闆知道我們在騎行長征路後,送給我們一大盤(小)龍蝦。」福爾克笑稱,有一次在麵館吃早餐,老闆給我們拍了影片說做廣告,早餐就不收錢了。

今年55歲的福爾克不僅是旅行作家,還是一個「騎行迷」,每年都會來中國。20世紀90年代,福爾克就開始了在中國的騎行之旅,已遊曆中國絕大多數省份,至今騎行超過六萬公里。

在福爾克的眼中,中國這三十年來變化非常大,城市和鄉村發展得越來越好。「尤其是道路的變化,與我剛開始騎行的時候相比,可以說是翻天覆地。」福爾克稱。

福爾克認為,那些對中國有誤解的人應該親自來看看,瞭解這裏的變化,親身感受這裏人們的友善。

圖為柯立思(右)與福爾克在誌丹縣街頭參觀。張遠 攝

圖為柯立思(右)與福爾克在誌丹縣街頭參觀。張遠 攝

柯立思告訴記者,這些年中國變化很大,特別是脫貧及基礎建設。「我們在貴州一個村子裡的小商店遇見了一位村民,他問我們是從哪裡來的,我們回答說德國。他想了想說,中國現在的發展已跟德國差距不大了,你們覺得呢?我們回答,確實是這樣。」

19日,柯立思與福爾克再次出發前往延安市區,休整四天后他們便會返回北京。(完)

【編輯:張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