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丨探訪海南長臂猿自然保護區:37只「黑金」小可愛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李迪甘斯玉 海南報導  2024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將近,5月17日,2024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主題採訪活動在海南省海口市啟動。21世紀經濟報導等媒體受邀赴海南東寨港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國家熱帶雨林公園霸王嶺、海南大田坡鹿保護區等地開展系列採訪活動。

(當地兒童接受媒體採訪,本報記者攝)(當地兒童接受媒體採訪,本報記者攝)

「長大以後我們願意留在家鄉保護長臂猿!」近日,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霸王嶺附近,兩名當地村民兒童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採訪時表示。

(海南長臂猿,主辦方供圖)(海南長臂猿,主辦方供圖)

海南長臂猿是僅分佈於我國海南島的特有物種,是海南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長臂猿長相可愛且獨特,成年後雌雄顏色各異。雄猿通體黑色,頭頂有短而直立冠狀簇毛;雌猿全身金黃,體背為灰黃、棕黃或橙黃色,頭頂有棱形或多角形黑色的冠斑。

(海南長臂猿,主辦方供圖)
(海南長臂猿,主辦方供圖)(海南長臂猿,主辦方供圖)

由於歷史原因,海南長臂猿種群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急劇下降,成為全球最瀕危物種之一。鑒於海南長臂猿面臨滅絕的嚴峻形勢,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該物種種群保護問題逐步成為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

據資料記載,20世紀50年代初,該物種種群廣泛分佈於海南全島,數量約2000只;但由於當時對物種保護認識的歷史局限性,該物種棲息地不斷減小,其種群遭受頻繁干擾和獵殺,導致其種群數量急劇下降,到20世紀70年代末僅剩7—9只個體倖存於海南霸王嶺的熱帶雨林之中。

1980年,經當時的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霸王嶺長臂猿自然保護區,面積約3萬畝,保護對象為海南長臂猿及其棲息地。1988年晉陞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增加至10萬畝;2003年保護區面積再次擴大至45萬畝。2017年國有林場改革,保護區管理局和林業局合併,統一管理。

據介紹,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經設立以來,積極做好海南長臂猿保護、監測、科研、宣傳和棲息地修復工作,通過進學校宣傳等方式,向小學生、居民、企業員工等宣傳保護生態環境及生物多樣性的知識以及重要性。

目前,海南長臂猿保護工作由保護區建立初期周邊社區居民的不理解、不支持到生態保護意識逐步提高,並形成周邊社區主動參與保護的良好局面。海南長臂猿保護工作也逐步贏得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支持和參與。

近年來,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呈現穩中有升的良好形勢。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霸王嶺分局,本報記者攝)(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霸王嶺分局,本報記者攝)
(海南長臂猿監測隊副隊長周照驪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海南長臂猿監測隊副隊長周照驪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

「經過保護工作的開展,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從20世紀70年代末的2群7—9只增加到2022年底的6群37只。」海南長臂猿監測隊副隊長周照驪向21世紀經濟報導介紹,2003年以來,開展海南長臂猿棲息地生態修復。先後通過補植高山榕、小葉榕、紫荊等海南長臂猿喜食植物擴大和改善棲息地範圍,共進行棲息地修復面積近5000畝。按照海南大學近期對海南長臂猿棲息地的監測結果,區域內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明顯,除海南長臂猿外,其他野生動植物群落或種群也呈現逐步恢復的良好態勢。

(編輯: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