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凍」之年 高產油菜品種獲豐收

5月20日,在江蘇東台召開的油菜「雙密雙高多抗」技術模式觀摩活動現場,中國作物學會油料作物專業委員會組織專家田間評價結果顯示,當地連片種植的200畝「中油雜501」理論畝產達到370.3公斤。

專家組進行田間評價。中國農科院油料所供圖專家組進行田間評價。中國農科院油料所供圖

春季遇低溫,油料作物面臨挑戰

我國食用植物油對外依存度高,進口來源地集中,保障油料供給安全是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作為我國第一大油料作物,油菜常年種植面積超1億畝,佔國產油料作物產油量的半壁江山。

當前,我國油菜平均單產約140公斤左右,和世界高產水平仍有差距,因此,提升油菜產能對保障食用油供給安全意義重大。2022年以來,中央一號文件連續三年對發展油菜作出部署。

2023年秋,農業農村部啟動實施油菜大面積單產提升三年行動。然而,2023年秋播以來,長江中下遊油菜主產區經歷了苗期暖冬旺長、入冬後斷崖式降溫、蕾薹期極速升溫和再次斷崖式降溫的「大凍」考驗,對油菜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開局之年帶來嚴峻挑戰。

新技術體系,曾連續創造紀錄

此次示範的油菜「雙密雙高多抗」技術模式,是中國農科院油料所聯合相關單位,以耐密高產高油多抗油菜新品種「中油雜501」為核心,集成高密機械化聯合精量播種、油菜全營養緩釋配方施肥、精準化調控旺促壯、綠色綜合防災減災、機械分段減損收穫等技術研製而成。

據悉,「中油雜501」是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王漢中院士團隊歷經10年攻關選育而成的優勢品種,具有耐密植、高產、高油、多抗特性,區試(種植密度約2萬株/畝)平均畝產213.11公斤,含油量高達50.38%,品質優於國際雙低標準。配套每畝3萬株以上密植生產技術,2022年在湖北襄陽旱作區示範點理論畝產達419.95公斤,刷新了我國冬油菜單產紀錄。2023年在湖北江陵稻油輪作區經農業農村部專家組實收畝產達303.8公斤,創下湖北省百畝機械實收產量新紀錄。

經歷大凍後,鹽堿地上獲豐收

2023年秋播以來,以「中油雜501」為核心的油菜「雙密雙高多抗」技術模式在長江全流域累計推廣100萬畝以上,以四川彭山為代表的長江上遊和以湖北襄陽為代表的長江中遊示範片,機械化實收畝產分別達到306.7公斤和263.8公斤。

「中油雜501」是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王漢中院士團隊歷經10年攻關選育而成的優勢品種,圖為江蘇東台種植的200畝連片示範田。中國農科院油料所供圖

值得一提的是,該品種兼具耐鹽、抗病、抗倒、抗寒等多項抗性,2023年在江蘇東台鹽堿地200畝連片種植,機收畝產達323.87公斤,創鹽堿地油菜高產紀錄。在此次田間測評中,專家認為,該技術模式有效克服了極端天氣對油菜生產的不利影響,在大面積推廣應用經歷嚴重倒春寒的災情下,表現出凍害發生輕、生長恢復快、產量損失小等突出優勢,確保了「大凍」之年奪豐收。加快推動「雙密雙高多抗」技術在我國油菜主產區應用,對促進我國油菜單產大幅提升和農民增收、產業增效、國家增油具有重要意義。

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