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五台:小雜糧鄉村振興「挑大樑」

中新網忻州5月20日電 題:山西五台:小雜糧鄉村振興「挑大樑」

作者 楊靜 金俊賢

「現在已經備足了化肥、地膜等農業生產資料。今年自耕自種玉米、穀子和小雜糧240畝,收入40萬元應該沒問題。」山西省忻州市五台縣茹村鄉北陽村種糧專業戶楊沁文正在整理農機具,他對今年的收成充滿期望。

山西五台地處山西省東北部,土壤肥沃,氣候適宜,是小雜糧種植的重要產區。當地農民憑藉豐富的種植經驗和辛勤的勞動,種植出各種優質小雜糧,為市場提供了豐富的選擇。

近年來,五台縣委、縣政府將種植、轉化小雜糧列為農業產業示範的重中之重,土頭土臉的小雜糧經過加工生產、商標註冊後,裝入盒裝、袋裝,穿上漂亮的外衣,堂而皇之地「走」進了電商的視野,「坐」進了各大超市和專賣商店,實現了糧食產業的華麗轉身。

三葉農業產銷基地。金俊賢 攝三葉農業產銷基地。金俊賢 攝

五台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區管委會辦公室負責人介紹,該示範區按照「集群化發展、產業化示範、專業化引領、園區化承載」的思路,成立集加工、包裝、銷售、貯存為一體的五台縣三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把小雜糧特色產業做成優勢產業、強勢產業,逐步形成農業產業示範新格局。」

同時,該示範區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宗旨,加強「三農」人才隊伍建設,組建適合五台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區發展的專項科技團隊,開展科技下鄉,將技術推廣業績與個人薪酬掛鉤。今年計劃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2000人次,培訓高素質農民600人,培育農村致富帶頭人120名,力爭每個農業生產家庭有一名行業技術「明白人」。

位於五台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區的山西五台山天域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是當地小雜糧就地轉化大戶,該公司致力於藜麥新品種的引進與推廣,與農民簽訂種植和銷售合約,確保農民收益。「目前已從玻利維亞聖西蒙大學藜麥研究所引進20多個新品種,繼續進行選育種植。」公司負責人說。

在園區另一側的五台玉泉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霧氣蒸騰,機器轟鳴,在工人們的手工揉搓下,一顆顆圓形豆腐丸子通過輸送帶傳送到指定位置。公司總經理劉建權告訴記者,車間現有4條生產線,主營原漿豆腐、油炸豆腐丸子等豆製產品,日產量5500公斤。

劉建權說,公司通過「線上+線下+網點」的運作模式,實現了雜糧就地轉化的同時,還帶動了農村賸餘勞動力的就業。

河撈面產品。金俊賢 攝河撈面產品。金俊賢 攝

此外,五台縣還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五台縣高洪口鄉清水河玉米加工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玉雙介紹,合作社組織800餘戶農民種植優質小雜糧1500餘畝,建立2條生產線,加工生產「清水河」牌河撈面等產品,暢銷河北、陝西等多個省市。

如今,五台縣的小雜糧產業已形成完整產業鏈,產品種類豐富、品質優良。靈境蓧麥、五台山藜麥等優質產品已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建安大米等也已申報國家地理標誌認證。五台名優特農產品展示中心自開館運營以來,已建成板塊展銷平台7個,銷售「五台金糧」90餘種,營業額達2980餘萬元。

為持續推動小雜糧產業發展,五台縣委、縣政府2024年製定明確目標:確保全縣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38.03萬畝以上,產量達到2.42億斤以上;小雜糧播種面積穩定在7萬畝,產量達到0.25億斤。隨著小雜糧產業不斷髮展壯大,五台縣正邁向農業現代化的新徵程。(完)

【編輯: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