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萬億美元巨頭股價逼近新高,釋放了什麼信號?

作 者丨吳斌

編 輯丨胡慧茵

圖 源丨圖蟲

在本輪美股財報季臨近尾聲之際,「AI賣鏟人」英偉達即將「壓軸登場」。

美東時間5月22日(香港時間5月23日)美股盤後,被華爾街譽為「地球上最重要股票」的英偉達將公佈財報,業績表現對其自身股價和美股風向都有著重大影響力。在2023年暴漲239.02%後,英偉達今年(截至美東時間5月20日收盤)再度大漲91.40%。

截至美東時間5月21日10:53,英偉達最新市值為2.3萬億美元

目前市場預計英偉達2025財年第一財季營收有望達到246.5億美元,同比增長兩倍有餘,而此前英偉達給出的營收指引為240億美元、上下浮動2%。市場還預計英偉達第一財季淨利潤128.7億美元,同比增幅超過500%。

在重磅財報公佈「前夕」,英偉達股價悄然逼近歷史新高。5月20日英偉達上漲2.49%,收於947.8美元,距離974美元的歷史高點已經不遠。與此同時,其他科技股也紛紛上漲,納指創下收盤紀錄新高,納指上漲0.65%,報16794.87點。

英偉達業績或有望再超預期

重磅財報公佈在即,市場對英偉達業績整體持樂觀情緒。

對於即將公佈的第一財季業績,彙豐銀行分析師Frank Lee預計英偉達營收260億美元,高於英偉達2月給出的240億美元指引和華爾街246.5億美元的預期,他還預計英偉達第二財季營收將達到280億美元,也高於264.8億美元的市場預期。

英偉達數據中心業務是關注的焦點。2024財年第四財季,英偉達數據中心業務收入達到184億美元,是前一年同期的5倍多,也刷新了前一個財季創下的歷史新高,這184億美元中有40%左右來自AI推理。

此次英偉達數據中心業務收入或將再創新高。根據Visible Alpha編製的預估數據,2025財年第一財季英偉達數據中心部門的收入可能達到211.7億美元,環比增長15%。

資深美股分析師傅英傑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分析稱,英偉達季度營收在人工智能加持下,從20億美元迅速暴漲到200億美元,足足漲了10倍。過去公佈的21份財報只有一次是低於預期的,業績指引也穩步超預期。微軟、Google、亞馬遜、Meta這四家科技公司公佈的一季度財報數據顯示,今年在雲計算方面的資本投入高達1770億美元,遠高於去年的1190億美元,而2025年將繼續增至1950億美元。這些投資將為英偉達的數據中心收入和利潤持續增長提供動力。

Blackwell系列芯片的新進展也需要密切關注。傅英傑表示,硬件方面,H100 GPU的更好供應以及中國對H200 GPU的強勁需求為英偉達當前季度的業績提供了有力支撐。即將推出的Blackwell系列GPU預計今年下半年上市,尤其是B100和B200預計將從第三季度開始增加銷量,並在第四季度佔據大部分市場份額。這兩款GPU的平均售價比現有產品高出約40%,預示著更高的收入潛力。

KeyBanc Capital Markets分析師John Vinh認為,英偉達預計下半年將推出新一代Blackwell GPU,目前需求暫停的跡像有限,預計英偉達公佈的第一財季和第二財季業績指引將大幅超出預期。

美股一季度財報季已臨近尾聲,各大機構均已公佈美股持倉情況,資本對英偉達格外青睞。在全球十大對衝基金中,約半數都重倉了英偉達,橋水、AQR和城堡投資一季度都大舉買入了英偉達及其相關標的。

上海澤募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員張竹然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分析稱,目前全球不少投資人、機構都持有大量英偉達股票,大家的情緒是樂觀的,否則也不可能有如此大的持倉,這不僅僅是對於「AI賣鏟人」的樂觀,也是對於自身判斷的樂觀,根據持倉給出一個更加合理的持倉理由往往是投資人擅長也樂意做的事情。

股價能否再創歷史新高?

對於股價離歷史新高只差「臨門一腳」的英偉達而言,如果公佈強勁業績和樂觀指引,股價或刷新歷史新高。

方德證券首席分析師張弛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在大邏輯不變的情況下,英偉達現在的估值也不貴,即使英偉達今年漲了90%,預期PE也只有三十多倍。信息技術板塊28倍的估值是所有標普行業中最貴的,但盈利也是所有行業中增速最快的。有盈利支撐的美股還不需要太擔心。即使英偉達增速放緩了,還有其他公司也會補上,一起做大這個市場。

目前華爾街普遍預期,英偉達股價再創歷史新高只是時間問題。

高盛表示,英偉達股票未來仍有很大上漲空間,並將英偉達目標股價從1000美元上調至1100美元。考慮到英偉達的增長速度之快以及未來幾年這種增長趨勢的持久性,其股票估值與同行相比仍相對具有吸引力。

AI仍然是英偉達的主要增長驅動力,高盛預計今年第二財季和第三財季英偉達數據中心的業績將受益於對人工智能相關計算和網絡的強勁需求。此外,微軟、Google、亞馬遜、Meta今年在雲計算方面的資本投入持續增長,這也將為英偉達的收入和利潤持續增長提供動力。

與此呼應的是,Frank Lee也認為,投資者目前對英偉達的人工智能業務前景預期存在低估,未來仍有很大的上漲空間。Frank Lee重申了買入評級,並將英偉達的目標價從1050美元上調至1350美元。

不過,一些投資者仍在為財報可能的衝擊做好「兩手準備」,期權市場押注英偉達股價波動可能會達到10%。芝加哥期權交易所的數據顯示,投資者通過一種被稱為「跨式期權」(Straddle)的復合期權策略,同時購買英偉達的看漲期權和看跌期權,押注英偉達股價將出現雙向大波動。跨式期權組合策略的定價顯示,市場對英偉達股價波動的預期在10%左右。

在傅英傑看來,英偉達的業績表現不用太擔心,但美股本輪財報季行情有一大特點,那就是業績好,股價也可能會下跌。過去幾週,多家頂尖科技公司的財報觸發拋售,包括ASML、英特爾、AMD、SMCI和ARM。這和高估值和未來業績指引下降有很大的關係,面對當前的高估值,英偉達需要在這次財報中繼續展現其在核心市場的創新能力和市場領導地位,例如AI和遊戲硬件領域,這樣才可能支持當前的高市值,並進一步推動股價上漲。否則一旦讓市場失望,尤其是連續幾個季度低於預期的增長情況出現,那英偉達將進入一段殺估值的逆風行情。

AI熱潮「未完待續」

在今年美股大漲背後,英偉達背後的AI熱潮成為市場上漲的重要催化劑。截至5月20日,標普500指數年內上漲11.29%,納指上漲11.88%,道指上漲5.62%。

張弛對記者分析稱,AI熱潮本質上屬於芯片半導體的週期,這個週期一般在3~4年左右,2022年是週期底部,現在過了大概2年,也發酵到很熱的時候了。以前互聯網、智能手機、汽車電子都有過類似的行情,只不過這一次的熱潮是由AI驅動的。

從時間點看,張弛表示,蘋果智能手機從iPhone 3~4開始越來越火,到現在發展了十幾年,3至4年確實有小週期,但是幾個小週期又組成一個大週期,底部不斷抬高。汽車電子也一直是長牛局勢。AI熱潮不會在短短的2—3年就這麼結束,可能因為短期沒有一個能夠承載AI的爆款應用而走得慢,但說趨勢結束還尚早,軟件和應用層面還有很多場景沒有被滲透。另外,AI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很強,不只是英偉達,全球產業鏈上的盈利都不錯,這也是驅動美股不斷創新高的核心原因之一。

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LSEG)數據顯示,在標普500指數第二季度4944億美元的預期收益中,包括Google和Meta在內的通信服務行業以及包括微軟、蘋果和英偉達在內的信息技術行業將貢獻一半以上的收益。

在張竹然看來,人工智能其實算不上是新概念,已經存在了幾十年,但真正商業化運營、有大量「看得見」的人工智能也就是這兩年的事情,相關公司也有非常廣闊的前景。不同於2000年左右的互聯網泡沫,芯片、AI的門檻要高得多,本輪科技牛市依然可期。

不過,過度關注英偉達也不可取。美國銀行指出,假如投資者過於狹隘地只關注GPU芯片,無疑將錯過一個更有利可圖的投資機會。例如,為數據中心生產電源和冷卻設備的Vertiv的漲幅遠比英偉達更猛:自去年5月24日以來,Vertiv暴漲了516%,輕鬆超過英偉達211%的漲幅,同期標普500指數隻上漲了29%。Vertiv的出色表現意味著人工智能的漲勢正在擴大,並涵蓋越來越多的行業。

從長遠來看,傅英傑認為AI浪潮仍處於上半場。2023年AI市場的規模約為1359.4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驚人的8267.6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高達28%。作為人工智能領域的榜首,即使英偉達此次財報弱於預期,長期價值和市場地位也不會只因一次不理想的財報而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