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民眾花式打卡「國際中文日」 向世界講述新時代的中文好故事

來源:中國日報網

中國日報網5月21日電 中文是中國的語言,也是世界的語言。2010年,聯合國新聞部宣佈啟動聯合國語言日。其中,將中文日定在農曆二十四節氣之穀雨,以紀念「中華文字始祖」倉頡造字的貢獻。十四年白駒過隙,目前全球共有190多個國家開展中文教學,85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海外正在學習中文的人數超過3000萬。

第十五個聯合國中文日和第五個「國際中文日」舉辦期間,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與中國日報網聯合發起 「國際中文日」系列線上活動,鼓勵大家講述、分享與中文相遇的精彩故事,半個月內活動參與者覆蓋全球五大洲近70個國家和地區,包括英國、意大利、澳州、美國、巴西、日本、南韓、泰國、老撾、杜拜、喀麥隆等,作品超2000件,閱讀量超1000萬,在中國和其他國家主流社交媒體平台掀起「中文日」熱潮,吸引了海內外網民的廣泛關注。

朝氣蓬勃的國際中文教育工作者

滿懷對中文教學與中華文化傳播的熱愛,國際中文教育工作者們展現著新青年的活力與風采。來自烏茲別克史丹的劉嫻君老師表示,參加線上活動不僅讓她學習了如何運用新媒體平台分享教學經驗,還結識了越來越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秦佳雯老師則展示了她帶領學生們參與2024年「漢語橋」上海合作組織國家青年學生春令營的故事,記錄了這趟精彩紛呈的中烏文化交流之旅。在吉爾吉斯史丹任教的國際中文教師範曉琳認為「正是這段與中文的不解之緣,讓我找到了人生的價值和方向」。

來自老撾的楊世群、菲律賓的黃玉潔、布隆迪的田曉慧和墨西哥的楊衍輝等老師,還分享了各種學習中文的有趣方法,例如情景演繹、唱歌學中文、跟讀練習,獲得了網民們的一致好評。

西班牙的王子威、俄羅斯的馮雅琦和王振、菲律賓的丁峰、多哥的沈一等老師則展示了世界各地的中文日慶祝文化體驗活動,包括手工、書法、漢服、繪畫等多樣體驗項目。

「知華、友華、愛華」的友誼使者

同時,眾多海外外籍博主也積極參與活動,分享他們與中文的美好緣分。美國博主Kyle Strickland通過情景演繹的形式分享學習中文的獨特方法,印尼籍中文老師Angelica的趣味中文小課堂更是收穫無數「催更」。

馬來西亞的青年學者、新漢學計劃博士謝依倫Chia Jee Luen分享了對中國古代文學的研究成果,並積極推動《紅樓夢》在馬來西亞的傳播。西班牙主持人Christine Mullane則以在中國西安旅行觀看兵馬俑的經歷,講述了對中國悠久歷史的讚歎。「中文通」、德國醫療專家Volker Müller講述了翻譯著名中國旅行書籍德語版本的故事。來自愛爾蘭的著名企業家曼飛Manfred Huschka則向歐洲精英好友圈展示了中國營商環境的優越和中國人民的友好。

另外,在互聯網的浸潤下成長起來的海外「Z世代」也對中文和中國文化熱情洋溢。阿富汗的中文學習者Sediqi Khawaja Abdul Nasir認為,「中文的學習不僅僅是掌握詞彙和語法,更是理解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的心靈。」千里達的Janine Lutchman從中文學習者成長為本土教師,分享著她感染學生學習中文的點滴故事。此外,緬甸籍學生黃俊傑Thet Paing Phyo、土耳其籍中文學習者王愛英Ayperi Öztürk和加納籍中文學習者王富健Richmond Ayawuli、格連納達的學生們等世界各地的青年,都在活動中為大家帶來千千萬萬動人的「中文故事」。

中文之美,美美與共

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與中國日報網聯合發起的「國際中文日」系列線上活動融合線下打卡體驗、產出豐富多彩的中文日周邊文創和主題報導,以創意設計全方位、立體化地展現了「中文之美」,通過展示不同國家中文教育者和學習者的中文故事,也展現了文明互鑒、開放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語言文字是標籤,更是橋樑,在中文的聯結下,我們將以更加開放友好的心態擁抱世界,為人類文明發展貢獻中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