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評|「群魔亂舞」的流量要不要?是時候醒醒了

「為給廣大考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和考試環境,菏澤南站將不再舉辦各類文娛活動。」菏澤南站日前發佈的一則公告,給霸盤當地連續數日的魔性直播下了紅牌,也傳遞出拒絕惡俗流量的態度。

隨著一首撕心裂肺的《諾言》,洶湧流量砸中了郭有才,連帶沉寂已久的菏澤南站也「火」了起來。一時間,各地各色網紅蜂擁而至,於鏡頭前搔首弄姿、瘋狂表演,場景之怪誕低俗,讓線上線下的網民大呼「尷尬」。

一片「抽水」聲中,此處「舞台」關停,但類似場景還比比皆是。如今,但凡一地出現熱點事件,便有人逐流量而來,或奇裝異服唇齒翻飛,或旁若無人裝醜扮傻……這陣烏煙瘴氣,往往要等到社會忍無可忍,管理部門出手整治才能消停,這「紅」那「紅」四散,徒留一地雞毛。

「辣眼睛」的場景屢屢擊穿底線,必須追問,群魔亂舞式直播為何層出不窮?網紅文化流量機制究竟帶來了什麼?

簡而言之,一些人不擇手段追逐流量,還是看到了個別人通過收割流量、成為網紅,借打賞與帶貨輕鬆暴富。就像此番出圈的郭有才,與粉絲量同步暴漲的,是其收入和商業價值。坐地生財的神話儘管只是個例,卻足以誘惑太多人趨之若鶩。況且,直播行業門檻極低,被視為無本萬利,只要有膽吸睛,而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就是劍走偏鋒、張牙舞爪。內卷之下,底線越拉越低。不問低俗庸俗,只問流量多寡,不問社會價值,只管出位與否——畸形的網紅文化和造富方式愈演愈烈,對社會心態和風氣造成極大沖擊。

當越來越多人特別是年青人爭當網紅、夢想暴富,注入社會的自然是急功近利的浮躁之氣。當不擇手段引人注意就能取得暴利,當知名賺錢可以不問方式,也必然打擊普通勞動者兢兢業業、踏實奮鬥的信心。相較於從前「科學家」「航天員」「老師」的夢想,如今許多孩子夢想「當網紅」「當明星」。相較於從前想方設法學技能、風裡雨里謀營生,一些年青人更想在攝像頭前找出路。虛無縹緲的「網紅夢」對於社會價值的消解扭曲,必須高度警惕。

流量本無原罪,但不能「拉到籃子裡都是菜」。而這,顯然需要相關各方共同治理把關,尤其平台更有守土之責。一段時間以來,某些影片平台之所以低俗惡俗內容叢生,「色、醜、怪、假、俗、賭」等直播內容不絕,就是因為每次治理都是小修小補,從未傷筋動骨。事實證明,僅禁言封號等事後治理,擋不住雪球「越滾越大」。真管真治,就要校正流量機制,從根本上解綁「高流量=高收益」的簡單對應關係,將社會價值挺在前頭。

「流量崇拜」「網紅文化」「注意力經濟」等構築出巨大的泥潭,讓人沉迷,亦帶來遠比金錢崇拜更嚴重的社會問題。算法,應當秉持怎樣的價值觀,技術,是不是應引導社會向上向善,這些問題必須用行動回答。守土盡責、清除毒瘤,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