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速城市·南京|房地產和工業投資下滑 GDP增速連續三年掉隊

江蘇作為我國第二大經濟大省,也是我國萬億城市最集中的省份,坐擁5座萬億城市,但各個城市實力逐漸分化。2020年,南京經濟總量超過天津,晉級成為全國經濟第十城。但高增長形勢後,南京GDP增速連續三年低於全國平均增速,也低於江蘇平均增長水平。

今年一季度,南京地區生產總值達4359.6億元,同比增長3.8%,是萬億城市中增速最慢的五個城市之一。在「強省會」戰略下,南京增長為何放緩,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透視數據背後,是什麼「拖慢」了南京經濟發展的步伐。

一季度南京固定資產投資下滑8.1%

從2021年起,南京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放緩,領先優勢漸退,GDP增速連續三年掉隊。

2023年南京GDP增速為4.6%,低於全國水平0.6個百分點,低於江蘇省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今年一季度,南京雖守住「經濟第十城」的頭銜,但增速仍低於全國水平和江蘇水平。在「萬億城市球會」中,南京GDP增速與長沙並列,僅高於佛山、西安、廣州。

從一季度數據來看,南京增速放緩主要受到投資影響,一季度南京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滑8.1%。

一方面房地產市場低迷,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滑6.9%。據南京人民政府官網披露數據,2021年至2024年一季度,房地產投資佔比始終在47%左右。而過去三年,房地產行業下行拉低了南京投資增速,在2023年和2024年一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亦出現下降。

另一方面,一季度南京工業投資同比下滑13.1%。相比2023年一季度,今年南京固定資產投資額減少113.06億元,其中工業投資減少43.63億元,房地產投資減少41.23億元,其它領域則為28.2億元。

南京「四大支柱產業產值下滑 新興產業支撐力不足

近些年南京工業承壓,或許是其工業投資熱度消退的重要影響因素。

2022年南京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明顯放緩,增速從上年的10%降至當年的2.4%;2023年南京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雖有回升,但仍低於平均水平,分別低於全國水平1個百分點,低於江蘇全省4個百分點。

工業增長緩慢的背後是南京支柱產業萎縮,多個重要產業產值下滑。

信息、汽車、石化、鋼鐵作為南京四大支柱產業,2023年工業總產值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下滑最快,同比下滑8.1%。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作為南京工業產值最大的產業,連續兩年出現產值下滑,且下降幅度擴大。

截至2023年最新數據,南京共有6個產業工業產值超千億元,六大產業工業總產值為9808.22億元,相比2022年下降164.88億元。其中,僅有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工業總產值實現增長。

支柱行業陷入增長困境的同時,南京新興產業又存在支撐力不足的問題。

2022年,南京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和南京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聯合發佈的《先進製造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指出,除軟件和信息服務、智能電網、軌道交通等產業外,南京大部分重點產業還缺乏具備產業格局控制力和產業生態主導力的「鏈主企業」,同時南京產業集群佈局還缺乏統一的戰略規劃和管理,集群內企業的產業關聯度小,難以形成完整的產業鏈上下遊配套關係。

新舊動能引擎動力不足,使得南京陷入增長困境。2024年南京政府工作報告也指出:石化、鋼鐵產業受週期性因素影響較大,汽車、電子信息產業轉型仍需提速;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撐作用不夠,部分生產性服務業增長形勢趨緩,企業生產經營面臨困難較多。

2023年,南京調整方向,重構產業版圖,出台了《南京市推進產業強市行動計劃(2023—2025年)》,提出要鞏固四大支柱產業傳統優勢,持續增強電子信息產業核心競爭力,推進汽車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加快石化產業轉型升級,推動鋼鐵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與此同時,圍繞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構建了「2+6+6」創新產業集群。今年,南京政府工作報告也將四大支柱產業寫入其中,重申其重要性。

2024年,南京工業發展態勢逐步好轉,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2%,增速較1-2月提升1.0個百分點。1-2月,南京石化行業產值同比增長3.0%,鋼鐵行業產值同比增長3.2%,兩個行業合計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0.6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