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質量發展|三個維度看太原古交市的幸福「密碼」

新華網太原5月22日電 行走在山西太原古交市的街頭,草木茂盛,滿是綠意。隨著便民服務設施日漸完善、城區更新梯次實施,古交的城市面貌煥新,城市生活迸發著新的活力。

近年來,古交市以增綠添彩厚植生態底色,以惠民實事繪濃民生暖色,以城市更新提亮發展成色,讓古交市民的宜居感和幸福感與日俱增。

看生態底色——

一體推進治山、治水、治氣、治城

「呼吸著清新空氣、欣賞山河美景,就像是一次‘精神快充’。」

在古交市汾河公園,23歲的小夥子韓磊用晨跑開啟一天的生活。

西起灘上橋,東至火山社區引黃橋,總長7.5公里的古交汾河公園成為古交市民健身、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古交汾河公園一角。新華網 發

「汾河古交段經過三期建設,已形成蓄水面積90萬平方米、蓄水量100萬立方米的流動水體。」古交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正在進行的汾河四期治理工程將進一步促進晉泉複流,提高行洪標準,改善河道生態。

通過治理,古交汾河景區已重現河暢、水清、岸綠的景緻。在古交市汾河景區管理中心工作了十多年的雷斌艦見證了這裏的變化:「魚蝦回來了,河灘里野生鳥類也越來越多。」

航拍古交汾河公園。新華網 發

如今,隨處可見的那一抹綠色,已然成為古交的主色調。利用城市的犄角旮旯「見縫插綠」建設「口袋公園」,讓人們在家門口便能休閑活動,實現「推窗見綠、抬腳入園」的美好願景。

2023年,古交堅決打贏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二級以上優良天數、綜合指數位居太原市第一;全年汾河省考出境斷面水質綜合評價為Ⅱ類;完成國土綠化6.1萬畝,讓「古交綠」底色更濃。

「古交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為文旅康養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古交市市長張麒表示,古交將進一步發展休閑康養、生態避暑業態,實施文旅康養產業借勢突破行動。

看民生暖色——

辦群眾可感可及實事

走進由老車站改造成的零工市場,大廳內有供求職者休息的桌椅,還設置了智慧就業自助服務機。直播間內,工作人員在介紹零工崗位:「歡迎大家掃碼入群,群裡會第一時間發佈有關工作信息。」

「以前都是自己去街頭攬活,費時費力還不穩定。」46歲的李勝飛是一名油漆工,這是他第三次來到零工市場:「現在登記以後,很快就能找到合適的活兒干。」

古交市零工市場。新華網 發

「我們的工作就是讓求職者無需走上街頭、無需在烈日寒風中等待,就能找到合適的工作。」古交市公共就業服務中心副主任張玉平介紹說,目前零工市場可提供招聘求職、創業指導、就業援助、政策諮詢、勞動維權、技能培訓、休憩待工等就業服務。

以群眾的需求為導向,用心、用情、用足繡花功夫,辦好民生實事和民心工程,積極回應市民高品質多元化美好生活需求,正是古交的追求。

古交市中醫醫院康復中心。新華網 發

54歲的李阿姨晨練後前往新建成的古交市中醫醫院進行理療。「這裏環境好,離家近,看病方便多了。」

「我們邀請心血管、康復、針灸等專業的省級醫療專家定期坐診,為市民提供優質醫療服務。」古交市中醫醫院黨支部書記、院長杜變鳳說,「新醫院還建立了醫養結合康復中心,融合‘中醫養老’服務,為老年人提供醫有療效、養有質量的精準化服務。」

組織太原市級以上專家坐診1000場次以上,汾河公園5個球場館、10塊惠民籃球場建成投用,12所農村老年食堂建成運營……2023年,古交市承諾的十件民生實事全部兌現。

看發展成色——

構建宜居宜業宜遊的現代化新城

當下,在古交市火山新區,道路拓寬、橋樑新建、新增公園綠地……一項項工程如火如荼地展開,這片曾經以煤炭產業為主的區域,展現出勃勃生機與活力。

「集中力量打造東區新城三岔口、火山、古鋼三大片區建設。」古交市委書記李衛平表示,古交將逐步構建宜居宜業宜遊的現代化新城,進一步拉大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形象品質、獲得發展優勢。

橫跨汾河的火山二橋成為古交市的新地標。新華網 發

「從平房搬進了樓房後,樓下就是公園,每天和老鄰居們一起遛遛彎心情特別舒暢。」家住火山苑的龔大爺的高興,寫在了臉上。

作為一項重大民生工程,火山片區項目集居住、商業、辦公於一體,並配套建設醫院、學校、公園、便民市場、人行天橋、長途汽車站等設施,進一步提高城市品質,增強民生幸福感。

城市發展帶給居民的幸福感還來自於軟件「升級」。

古交市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自助服務廳。新華網 發

在古交市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檔案管理員平爭鳳不久前完成了古交市第一例線上企業跨區域遷移手續辦理,「從以前的兩地跑、耗時長、過程繁瑣,到現在‘足不出戶’完成遷移,大大減輕了企業負擔。」

古交市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市場準入股股長李軍表示,將持續在「減環節、減時間、減成本」上下功夫,通過一項項惠民利企「微改革」,一次次暖心、貼心服務,打造辦事「不用問、不用求、不用跑」服務新環境。

策劃:劉雲伶

監製:王亮 王浩慶

製作:王昕妍

編輯:趙睿

新華網山西頻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