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青人躺草坪午休,「公園20分鐘效應」受追捧

年青人躺草坪午休,「公園20分鐘效應」受追捧

中新網上海5月22日電(記者 範宇斌)工作日的「口袋公園」、草坪,最近成了許多年青人的「快充站」。最近,上海徐彙區雲錦路地鐵站附近一塊草坪走紅社交平台,草坪上「長」滿了來「散散班味兒」的年青人。

這種全新的放鬆方式在社交平台上被稱為「公園20分鐘效應」,不少網民表示親測有效,「這是一場與地球的20分鐘約會。」「公園20分鐘治好了精神內耗。」

記者瞭解到,雲錦路地鐵站附近這塊草坪是一處商圈的配套綠化,呈狹長形、階梯狀。工作日中午,草坪上躺了20多位正在午休的年青人,大多是附近寫字樓的白領上班族。有的獨自躺著,有的和同事一起躺著,還有的在聊天,聊生活、聊美食,就是不聊工作。

上海徐彙區雲錦路地鐵站附近一塊草坪吸引附近白領上班族前來午休。受訪者供圖上海徐彙區雲錦路地鐵站附近一塊草坪吸引附近白領上班族前來午休。受訪者供圖

社交平台上有網民評價稱:「藍天、白雲、微風、陽光,這是最有鬆弛感的午休。」

「這塊草坪建成好多年了,最近突然火了,來躺的人越來越多。」上海市民陳女士在附近上班,她說,「躺草坪很愜意,不用花錢,什麼事情都不用做,躺著發發呆就行了。」

「我從3月就開始躺了,還特地準備了一塊防潮墊,只要天氣好,我每天中午都會來趟20分鐘,很放鬆。」上海市民辛女士表示,「現在天氣逐漸炎熱,已經不是人最多的時候了。4月是最舒服的時候,來晚了還找不到合適的位置。」

「最近工作太忙了,經常加班,中午一定要補個覺。」躺草坪午休的周先生說,「躺草坪午休很接地氣,就是要注意穿合適的衣服,不然草坪有些紮皮膚。」

社交平台上還有不少網民誇讚這塊草坪很符合人體工學,外地網民也紛紛喊話「求複製推廣」。

隨著「公園20分鐘效應」的日漸火爆,越來越多年青人選擇公園、草坪作為能量「快充站」的原因何在?

「公園20分鐘效應」的流行是從今年春天開始的,最早起源於某雜誌的一項研究。研究結果顯示,每天只需抽出短暫的時間來到戶外,無需任何運動就可感受到放鬆,即使只是在公園或其他能接觸大自然的地方待上20分鐘,也能夠擁有更好的精神狀態。

「公園20分鐘效應」的出圈並非毫無依據。對於身處都市快節奏生活中的人來說,20分鐘的碎片時間擠擠就能有。多位市民受訪時說,20分鐘逃離「方寸格子間」、告別「水泥森林」,時間再短一些可能來不及放鬆,再長一些又變得「奢侈」。

有科學家認為,身處自然環境20分鐘左右能夠顯著降低體內的皮質醇含量約10%,從而減輕壓力。同時,自然環境能夠舒緩前額葉皮質,從而幫助其更好地恢復活力。

工作園區中的草坪、寫字樓旁的綠地、居民區周圍的綠道等,紛紛被年青人「佔領」。有網民還總結了「不結伴、不言語、不間斷」三原則,強調「一個人獨處才是重點」。

業界人士表示,「公園20分鐘效應」火爆的背後,一方面是免費的快樂更具性價比。近年來,中國各地在推進城市建設的進程中,「口袋公園」等小而美的綠色空間逐漸增多,成為都市生活與自然生活的過渡帶。

《2023年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顯示,2023年,中國新建和改造提升城市綠地3.4萬公頃,開工建設「口袋公園」4128個,建設綠道5325公里。

另一方面是時間成本帶來的最優解。「觸腳可及」的公園、草坪為上班族省去了許多時間成本。

從身體到精神,年青人正在到處尋找對抗「班味」的方式,如前段時間流行的「上班噁心穿搭」,以一種另類的方式與內心的和解,再到如今興起的「公園20分鐘效應」,這些新現象出現的背後,是年青人尋找情緒價值的表達。

「人就是活一個心態,要學會享受自己和地球的約會。」若論「公園20分鐘效應」是否會持續走紅,網民評論已給出了答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