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在行動|安徽六安:「紅綠融合」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新華網合肥5月23日電(李東標)初夏的大別山區,千峰疊翠,溪水潺潺,一條條盤山公路如同銀鏈鑲嵌在青山綠水間,溝通了一個個美麗鄉村,也串聯起「詩和遠方」,引來八方遊客。

  紅色是文化底色,綠色是發展亮色。在安徽省六安市,當地將「紅色」文化底蘊與「綠色」生態資源相結合,走出一條「紅綠融合」的發展道路,為鄉村振興賦能添色。

 金寨中國紅嶺公路。(受訪者供圖) 金寨中國紅嶺公路。(受訪者供圖)

  以路帶「旅」 點燃鄉村旅遊新引擎

  六安,是一片紅色熱土。在大別山革命老區金寨縣,有一條綿延800里的中國紅嶺公路,串起紅軍廣場、大灣村、梅山湖、立夏節起義舊址、斑竹園紅色小鎮、湯家彙紅旅小鎮等紅色景點,帶動沿線村民走上「致富路」。

  以中國紅嶺公路為主線,金寨縣文化旅遊體育局為遊客量身定製了「傳承紅色基因 駛向‘兩源兩地’」精品旅遊線路,「重走紅軍路、唱紅軍歌、吃紅軍飯」等系列活動。

  讓場景發聲、讓歷史說話、讓觀眾參與,2023年,金寨縣在湯家彙鎮打造 「十萬劇場」,融合時下流行的「沉浸式戲劇」和「元宇宙科技」兩大形式,正式推出安徽首部紅色沉浸式戲劇《立夏》和結合元宇宙科技的VR《星火相傳》互動劇情體驗。

  據瞭解,「十萬劇場」帶給遊客「人在戲中走」的沉浸式體驗,同時結合數字孿生、空間計算、動作捕捉、VR等科技,讓年青人「穿越時空、化身英雄、完成任務」,體悟不畏犧牲的革命精神。

金寨縣麻埠鎮茶園風光。新華網發(李夢陽 攝)金寨縣麻埠鎮茶園風光。新華網發(李夢陽 攝)

  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美好圖景徐徐鋪開,綠色正在成為當地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沿著中國紅嶺公路,一路好風光。走進金寨縣油坊店鄉六安西茶穀主題公園,層層茶園與周邊的湖光山色構成一幅天然畫卷。近年來,當地積極推動茶園變公園、茶區變景區、茶山變金山,大力發展製茶品、觀茶藝、聽茶人說茶事等茶園旅遊,越來越多農家樂掛起「茶體驗」的招牌。

  「可以期待,大別山將成為一座茶葉‘主題公園’,讓茶業更好成為大別山區農民致富的支柱產業、綠色產業和特色產業。」金寨縣農業產業發展中心主任盧萬紅說。

  霍山縣佛子嶺庫區。新華網發(徐程 攝)  霍山縣佛子嶺庫區。新華網發(徐程 攝)

  串「珠」成「鏈」 打造全域旅遊「IP」

  今年4月16日,六安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67名來自上海的遊客乘坐「樂遊長三角·六安號」紅色旅遊專列抵達六安,開啟為期5天的紅色文化與春日風光相融的療休養之旅。

  「這次六安之行,讓我們感受到了紅色文化與自然風光的完美融合,是一次難忘的春日之旅。」 飽覽六安「不一樣的風景」,不少遊客在這裏收穫了一個充實而美好的假期。

  去年4月,六安市文旅局與上海頭部旅遊企業共同成立樂遊長三角旅遊專列聯盟,並簽訂「樂遊長三角」旅遊專列戰略合作協議。截至目前,已累計開通「樂遊長三角·六安號」紅色旅遊專列13次,2600餘名上海遊客乘坐專列來到六安。

  金寨馬鬃嶺瀑布。新華網發(蔣常虹 攝)  金寨馬鬃嶺瀑布。新華網發(蔣常虹 攝)

  依託豐富的「紅色」「綠色」資源,近年來,六安積極打造「1+ N」大別山風景道體系,延伸串聯起六安市四縣三區,涉及80個鄉鎮,52個3A級以上景區,6個省級旅遊渡假區,通過全面梳理、整合、挖掘沿線文旅資源,將全市重點旅遊景區和特色旅遊資源串成線、連成片,打造大別山全域自駕旅遊「IP」,形成獨具特色的大別山「黃金觀光線」「生態富民線」和「人文歷史線」。

  金寨馬鬃嶺。新華網發(汪誠 攝)  金寨馬鬃嶺。新華網發(汪誠 攝)

  截至目前,六安市已建成2條國家級旅遊精品線路、1條省級旅遊精品線路。9個紅色景區(景點)列入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15個紅色景區(景點)列入省級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建成3A級及以上紅色主題旅遊景區13個。

  中國紅色微電影盛典活動、中國大別山(六安)山水文化旅遊節、紅色之旅徒步大會……近年來,一系利雲旅活動及賽事的成功舉辦,推動了六安經濟發展提質增效。

  今年以來,六安市文旅市場熱度持續提升,各景區積極延長消費鏈、豐富沉浸式業態、增加互動體驗環節,旅遊消費潛力得到進一步釋放。據統計,今年1至4月份,六安市共接待旅遊總人次2100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42.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9.72%和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