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五業興旺」活力湧!走進「黔北小江南」湄潭的十二時辰

5月21日17:00,酉時,雲淡風輕。

湄潭縣湄江街道核桃壩村生態茶園里,村民楊芬把茶簍中剛采下來的一芽一葉茶青一股腦倒在電子秤上,這是她從上午7:00開始忙到現在的勞動成果。她有點緊張,更多的是期待:「老闆,稱一下!」「10斤半,厲害哦!一斤17元,總計178.5元!」叮的一聲,手機支付程序里錢已到賬。楊芬家就住在核桃壩村,採茶一天能掙到這些錢,還能照料老人小孩,她很滿意。

位於湄潭縣永興鎮的中國茶海景區

當下,大婁山南麓、烏江北岸,在被譽為「黔北小江南」的湄潭,人們正時不我待抓緊干,圍繞「四新」主攻「四化」,緊盯產業、就業、創業、企業、公共事業「五業興旺」,深入實施農民增收攻堅行動,奮力推動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圍繞「富學樂美」提升鄉村「四個水平」,全力建設「四在農家·和美鄉村」。

2023年,在持續鞏固拓展國家鄉村振興示範縣創建單位成果基礎上,湄潭榮獲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稱號,連續四年位居「中國茶業百強縣」首位;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0208元,高於全省5300多元,增長8.2%,脫貧人口、易地扶貧搬遷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增長15%以上。

每一天,每個時辰,每分每秒,湄潭這座「最美茶鄉」都在奮力奔跑,一個個全力建設「四在農家·和美鄉村」的生動故事精彩上演。

初夏時節,讓我們走進湄潭的十二個時辰,去真切感受這片土地上正在奔湧的活力與衝勁。

圍繞茶 做足茶  突破茶

因地製宜突出特色推進「產業興旺」

0030,子時,萬籟俱靜。

抄樂鎮群豐村,大陸壹號數字歐標有機茶園管護隊隊長李國輝突然被電話吵醒:數字平台傳來警報,疑似有茶農私自噴灑農藥。他立即前往,卻發現是虛驚一場。原來,一位村民白天為菜園施肥, 在朋友家吃飯聊天到深夜,回家時路過茶園,背著的噴霧器被數字平台通過攝像頭自動識別,觸發了警報。

大陸壹號歐標有機茶產業數字平台頁面

大陸壹號歐標有機茶園按照歐盟食品安全標準專業化種植和集中管護,農藥、有機肥等由公司統一提供,嚴禁茶農私自打藥施肥。同時,通過建設數字平台,實現土壤監測、病蟲害預警等生產全過程可視化,提高茶葉的產量和質量,確保為消費者送上一杯乾淨優質茶。

抄樂鎮群豐村有機茶園機采現場

800,辰時,天光正好。

幾輛大貨車停在貴州春水堂茶葉有限公司倉庫前,工人們緊密配合搬運裝車,將數千件新茶飲原料包發往全國多地的奶茶品牌公司。

「不管在全國哪個城市,當年青人點上一杯奶茶補充元氣和活力時,很可能就會嚐到來自湄潭的味道。」貴州春水堂茶葉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子豪對此頗為自豪。春水堂已與100餘家新茶飲品牌公司、10萬餘家門店建立了長期供應飲品原料合作關係,公司剛剛搬進佔地面積逾2萬平方米的新廠房,生產線達24條,預計今年產值將超3億元。

貴州春水堂茶葉有限公司為知名新茶飲品牌提供飲品原料

因地製宜突出特色,全力推進「產業興旺」。湄潭立足鄉村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堅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聚焦「品種、品質、品牌」,全力推動黔茶出山、黔茶出海,堅定不移圍繞茶、做足茶、突破茶,紮實推進茶園統防統治、良種良法、有機專用肥、相關認證、企業(合作社)聯基地「五個全覆蓋」,堅決確保茶葉質量安全,持續培優茶品種、提升茶品質、做強茶品牌,持續打造永不落幕的茶博會,鞏固提升茶業作為全縣首位產業、富民產業的作用。

2023年,湄潭茶葉產量7.2萬噸、增長4.55%,產值75億元、增長15.9%,助農人均增收1.3萬元。

場景引客  住宿留客  業態聚客

構建「場景+住宿+多業態」小旅遊生態圈

620,卯時,朝陽破曉。

從位於永興鎮的中國茶海景區觀海樓望出去,目之所及雲蒸霞蔚、綠濤延綿。中國茶海景區總經理崔元會告訴記者,五一假期,景區接待遊客約2萬人次。

中國茶海景區一角

為讓遊客玩得盡興,中國茶海景區近期增設壩壩茶休閑茶飲區、越野拖拉機遊玩區、親子遊樂區、採茶製茶體驗區、新茶飲等新業態,策劃 「十二時辰」主題遊玩項目,分時段推出系利雲藝、茶藝表演,讓遊客在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連片茶園里,體驗茶文化和人文風情。

1200, 午時,和風徐徐。

永興古鎮繡花巷,手藝人肖紅文站在已有400多年歷史的木結構四合院里,迎接著絡繹不絕前來選購手工花燭的遊客。

曾是黔北四大重鎮之一的永興古鎮,2022年4月開始對木質建築開展搶救性修繕保護,目前已完成古鎮核心區26400平方米、138棟房屋的修繕,引進茶館、書局、酒館、特色小吃、手工藝展示展銷等商戶40餘家,吸引眾多遊客前來參觀遊玩。

七號基地·禪院坐落在中國茶海景區旁

近年來,湄潭聚焦資源、客源、服務三要素,做好茶旅、體旅、酒旅、水旅、康養等深度融合大文章,以「住」為核心,構建「場景+住宿+多業態」小旅遊生態圈,用場景引客、住宿留客、業態聚客,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全面推動旅遊提質升級,讓更多農民群眾吃上旅遊飯。

2023年,湄潭新增涉旅主體36家、限上住宿餐飲企業4家,接待遊客422萬人次、增長10.6%,實現旅遊收入增長32.3%,遊客人均消費增長19.6%。

培大引強 優化環境 立體發力

推進「企業興旺」「創業興旺」

4:00,寅時,夜正深沉。

貴州湄窖酒業有限公司酒廠二車間里,工人楊國俊開始上工翻料。行車從窖池中挖取糟醅,吊到酒甑區域,用打糟機打散,做上甑摘酒準備。楊國俊不時揮動鐵楸,讓中途掉落的糟醅盡數「歸隊」。

貴州湄窖酒業有限公司萬噸酒庫

創始於1952年的湄窖,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曾暢銷大江南北。然而,隨著市場發生變化,一度跌入低谷。2011年,湄窖開啟振興之路,調整產品結構,組建四大醬香生產基地,深度佈局和開發全國性市場,歷經十餘年發展,綜合產能已達10000噸,成為遵義白酒產區的增長極。

培大引強優化環境,全力推進「企業興旺」。 湄潭堅持強企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加大龍頭企業扶持培育力度,全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優「貴人服務·遵滿意」品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持續培育壯大蘭馨、栗香、琦福苑、陽春白雪、逅唐、茅貢、統之源等企業,培育規上企業45家、省級以上龍頭企業51家,獲批省級創新型企業12家、高新技術企業11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家。

1600,申時,陽光和煦。

貴州畫春茶業有限責任公司製茶車間內,工人和各類製茶機器都在「高速運轉」,進行著攤晾、殺青、揉撚、乾燥等工序,一片繁忙景象。

貴州畫春茶業有限責任公司製茶車間

2022年,4位年青人周誌強、賴明軍、何記剛、李青青合夥創辦了畫春茶業。「通過實體門店、批發、網店等多種方式,我們的茶葉現在已經銷往全國各地,眼下正在籌備出口茶貿易。」畫春茶業負責人賴明軍介紹。

深化改革立體發力,全力推進「創業興旺」。湄潭立足圍繞茶、優質稻、辣椒等特色產業,積極鼓勵適度規模經營,引導農民工、優秀畢業生等群體返鄉創業。深入實施「雙培養」工程,培養市縣兩級領軍人才55人、鄉村振興後備人才689人;大力實施「百村萬名‘新農人’計劃」,培養農機手、製茶大師、調飲師、直播電商達人等2萬餘人,孵化村播中心30個,推動茶園無人機飛防、新茶飲拚配、新媒體帶貨等現代技術賦能發展;積極「引老鄉、回故鄉、建家鄉」,結合專人專抓村級集體經濟改革,培育合作社人才396人、發展專業合作社502家、帶動就業24000餘人。

強化保障 加大開發  聚焦民生

推進「就業興旺」「公共事業興旺」

1905,戌時,晚霞滿天。

從複興鎮搬到黃家壩街道田壩社區的張金燕吃完晚飯,來到自家樓下的鄉村振興產業車間縫製棒球,固定、縫製、檢查,一個個棒球成品經過她手迅速完成。在家門口就業,她每個月能掙到兩千多元。

田壩社區內的棒球加工車間讓居民有收入

田壩社區是湄潭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現有人口1735戶6679人。為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社區依託珠遵協作,與珠海相關公司合作開辦鄉村振興產業車間。同時,開設助鄰餐廳為老人提供便宜可口飯菜,組建鄰里互助服務隊精準結對幫助留守老人,讓年輕一輩沒有後顧之憂,放心走出家門就業創業。如今,田壩社區有勞動力家庭平均每戶2人以上就業,勞動力就業率達98.4%。

強化保障加大開發,全力推進「就業興旺」。 湄潭大力提高就業組織化程度,高質量抓好職業技能提升培訓,多措並舉開發就業崗位,持續鞏固和擴大農民群眾薪金性收入。同時,在易地扶貧搬遷社區積極探索「社區組織、鄰里互助、適當補助」模式,大力開發群眾互助崗位,促進靈活就業。2023年,共安置脫貧勞動力、易地搬遷勞動力、農村低收入人口及其他鄉村就業困難人員就業2497人。

採茶時節,群豐村村民忙著豐收。

2220,亥時,夜闌人靜。

永興鎮居民李廣右手不慎劃傷,他的鄰居立即開車送他到永興鎮衛生院進行微創縫合。從進醫院到縫合傷口,全程無掛號無排隊無等候。

作為一家鄉鎮衛生院,永興鎮衛生院擁有先進的數字化X線攝影系統(DR)、CT、彩超等多種醫療設備,設施齊全,佈置溫馨。副院長石群告訴記者,接下來醫院將進一步提升服務,讓患者得到更多的便利和關愛。

聚焦民生提升服務,全力推進「公共事業興旺」。湄潭聚焦教育、醫療、「一老一小」保障等重點工作,持續提升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建成24個未保中心和「兒童之家」、1個養老服務中心和12個養老驛站;實施教育發展「三年提質攻堅行動」,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87.24%;推動3家縣直醫院新住院大樓搬遷投用、縣中醫院通過三級評審,建成縣域醫療次中心2個,鎮村兩級醫保服務站(點)實現全覆蓋。

在鄉村產業上求突破,在鄉村旅遊上走前列,在鄉村文化上創品牌,在鄉村建設上顯特色,在鄉村治理上做示範,全力做好鄉村全面振興這篇大文章。湄潭縣委書記沈建通說,下一步,湄潭將按照 「一類村示範引領、二類村改進提升、三類村補短追趕」的要求,加快建設貴州最美鄉村和西岸共同富裕示範縣,奮力在中國式現代化貴州實踐中展現湄潭作為、作出湄潭貢獻。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範朝權  劉皓 丹恩鉞潔 胡曉梅

編輯 劉思博

二審 李劼

三審 周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