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入學得有水電氣繳費證明,「奇葩證明」又來了?

市民在燃氣公司營業廳排隊。極目新聞 圖市民在燃氣公司營業廳排隊。極目新聞 圖

據媒體報導,今年4月29日和5月8日,重慶市教委、黔江區教委分別發文,要求簡化入學手續,清理取消水電氣費等無謂證明材料;但黔江區教委5月22日又發文稱,部分新生報名需要水電氣及物管繳納憑證。不少家長不得不在燃氣公司營業廳外排起長隊,打印繳費證明。

明明已經簡化掉的證明,不到一個月又「死灰複燃」,重新成為橫亙在家長面前的一道檻,這也未免太魔幻了。

義務教育新生入學是剛性要求,本該最大限度簡化手續,減輕家長負擔。只要學生符合劃片就近入學要求,並有住房、戶口等證明,大可不必要求必須提供水電氣及物管繳納等憑證。如今還提出這樣的附加條件,令人難以理解。

即便家長暫時沒在這一片區生活,那又如何?孩子要上學了,不就需要住過來了嗎?教育部門設置如此報名條件,究竟是想證明什麼?這是「以人為本」嗎?

孩子上個學,家長本就不容易,要複印、開具很多必需的材料,一趟一趟跑,來來回回問。現在還索要水電氣物業費這些並無任何政策依據的所謂憑證,當地教育部門憑什麼另設規矩?

家長排長打印繳費證明的場景,無奈又諷刺。他們也想不到,水、電、氣、物管這些,在某些部門眼中,怎麼就成了生活於此的唯一證明,更是孩子入學的硬性「路條」?

早在2022年4月,教育部辦公廳就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健全義務教育入學報名登記制度,按照材料非必要不提供、信息非必要不採集原則,進一步規範報名信息採集。全面清理取消學前教育經歷、計劃生育證明、超過正常入學年齡證明等無謂證明材料。

重慶市教委、黔江區教委此前發文要求清理取消水電氣費等證明材料,完全符合教育部通知精神,也是為為轄區學生家長減負的務實之舉。如今卻出現政策反復,導致前後口徑不一、管理力度加碼,不僅平添了社會成本,對政府部門的公信力也是一種損害。

多年以前,某地要求外來務工人員提供「無犯罪記錄證明」,孩子才有可能入學;一位老人被要求開具證明,證明「我孫子是我孫子」,然後孩子才能上小學。這些案例,不僅讓公眾大跌眼鏡,負責開證明的民警都看不下去了,直接在證明材料上「怒懟」。近些年,隨著相關政策的完善,「奇葩證明」大為減少,但還不時冒出來一二。

「奇葩證明」為什麼如此生命力頑強?恐怕仍與部分地方缺乏服務意識有關。儘管這些部門、單位也在講提升服務水平,但到了實際行動中,不是致力於解決群眾的問題和困難,而是以種種教條化、想當然式思維出台政策,沒有考慮到一個要求、一項標準就可能給民眾製造新問題、新困難,增添額外負擔。

群眾苦「奇葩證明」久矣!一些部門該意識到,現在要做的是減法,削門檻、填溝坎、撕「路條」,而不是自行其是、折騰家長,增加社會運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