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六期吳忠亞之女:父親在戰壕辦報鼓舞前線士氣

影片:【風起黃埔】黃埔軍校六期吳忠亞:無懼戰火紛飛 堅持辦報鼓舞前線士氣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珠海5月24日電 題:黃埔六期吳忠亞之女:父親在戰壕辦報鼓舞前線士氣

中新社記者 蔡敏婕

「雖然父親在黃埔軍校讀書僅一年,但是他的生命與黃埔軍校融為一體,他愛國和親愛精誠的思想影響著我們。」黃埔軍校六期武漢分校學員吳忠亞的女兒、澳門辛亥·黃埔協進會副主席吳厚悌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說,在三次長沙會戰期間,吳忠亞辦的報紙從未停刊,鼓舞前線士氣。

5月15日,黃埔軍校六期武漢分校學員吳忠亞的女兒吳厚悌在看父親的畫像。中新社記者 蔡敏婕 攝5月15日,黃埔軍校六期武漢分校學員吳忠亞的女兒吳厚悌在看父親的畫像。中新社記者 蔡敏婕 攝

吳忠亞祖籍湖北省雲夢縣,叔父是辛亥革命武昌首義的重要播種者之一、被稱為「蓋世之傑」的吳祿貞。

受此家風影響,年少的吳忠亞毅然踏上報考軍校的道路。「那時是1926年,恰逢國民革命軍進入武漢,父親想要報考黃埔軍校,但是年齡不符合報考要求。」吳厚悌稱,為了報考,吳忠亞虛報了兩歲,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黃埔軍校。

在軍校期間,吳忠亞被分配到第一大隊,他積極參與平息夏鬥寅、贊臣叛亂,展現了黃埔軍人的勇敢與智慧。

1927年,吳忠亞因病無法與同學們一同參加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原本立誌成為一名軍人的他,被迫轉變為一個文人。

5月15日,吳忠亞外孫林園丁(左)、女兒吳厚悌(中)和外孫女林片紅(右)在廣東珠海合照。中新社記者 蔡敏婕 攝

5月15日,吳忠亞外孫林園丁(左)、女兒吳厚悌(中)和外孫女林片紅(右)在廣東珠海合照。中新社記者 蔡敏婕 攝

病癒後,吳忠亞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國立武漢大學(現武漢大學)。在校期間,他不僅成績優異,更因思想進步而備受首任校長王世傑的青睞。兩人經常交流思想,吳忠亞深受啟發。他積極參與學校的各種活動,而且他參加過黃埔軍校,思想先進,曾帶領約300名大學生赴南京請願,要求抗日,展現出領導力和組織力。「這些都是他在黃埔軍校鍛鍊後獲得的成果。」吳厚悌說。

在武漢大學讀書期間,吳忠亞創辦了《中興週刊》,組織了讀書會等進步團體,引導同學們關注國家大事,投身抗日救亡運動。

1941年12月,第三次長沙會戰開始。當時戰事十分緊張,上級要求吳忠亞撤退,但是他回答說:「士氣需要鼓勵,前線需要報紙,即使在戰壕,也要照常出報。」於是,吳忠亞將報社移駐嶽麓山下,與第九戰區司令部戰時指揮所為鄰。果然,就在那狂轟濫炸、炮火紛飛的日子裡,報紙照常出版。吳厚悌說,在三次長沙會戰中,他的報紙從未停刊,為前線戰士提供了寶貴的精神食糧。

由於家族的關係,吳忠亞外孫林園丁經常接觸與黃埔軍校相關的事情。在林園丁的印象中,吳忠亞始終是慈祥、善良、富有知識的老人,他關心下一代的成長。「1983年,我考取了大學,外祖父給我寫信,鼓勵我要努力學習,掌握本領報效國家。」林園丁說。

如今,林園丁是澳門市政署首席顧問高級技術員,他努力繼承外祖父的黃埔精神,並將其發揚光大。作為澳門辛亥·黃埔協進會會長,創會近20年來,他致力於推動兩岸交流與合作,推動台灣同胞到澳門走走看看,瞭解澳門的發展新風貌。

「回首當年烽火,八載風雨同舟,喜見故人無恙,晚年更風流。古來多少豪傑,功成神州一統,勳名史冊留。」一首40年前的詞吸引記者的注意。這是在紀念黃埔軍校建校60週年並歡迎海外歸來同學茶會上,吳忠亞在茶會上的賦詞。

「對於父親來說,回望一生,最難忘卻的是那段黃埔歲月,而早日實現兩岸和平統一,是他的心願。」吳厚悌表示,如同吳忠亞在《寄懷旅台舊友》所言:「心同兩岸團圓願,水到渠成信必成!」(完)

【編輯: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