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萬榮后土祠:大地情深 根脈傳承

中新網運城5月24日電 題:山西萬榮后土祠:大地情深 根脈傳承

作者 高瑞峰 楊傑英

「汾陰后土祠(即今萬榮后土祠)被譽為‘中華祖祠’‘海內祠廟之冠’,漢武帝、唐玄宗、桑治真宗等9位占士曾24次親臨祭祀。」山西運城萬榮后土祠文保所負責人謝傑介紹。23日,美國、意大利、法國、阿根廷、葡萄牙等多地海外華文媒體代表探訪萬榮后土祠。

海外華文媒體代表探訪萬榮后土祠。武俊傑攝海外華文媒體代表探訪萬榮后土祠。武俊傑攝

后土祠是中國民間廣泛信仰的神祇,總司土地之神。其源於先民對土地的崇拜和神化,先秦至清,后土信仰與祭祀見證著歷史滄桑與文化傳承,蘊含著一個農耕民族對土地的深厚感情。

萬榮后土祠位於該縣榮河鎮廟前村,黃河、汾河在這裏交彙融合,史稱「脽上」(汾陰脽,今萬榮縣廟前村)的高崖,一座祠廟古建築群煌煌其上。相傳,軒轅黃帝於此掃地設壇,祭祀后土聖母。

海外華文媒體代表探訪萬榮后土祠。武俊傑攝海外華文媒體代表探訪萬榮后土祠。武俊傑攝

「萬榮后土祠建於漢武帝時期,屬於皇家祠廟。」謝傑介紹,歷史上,萬榮后土祠多次被黃河淹毀。清代同治年間,當地知縣戴儒珍將祠遷建於廟前村北,即現后土祠。

目前,萬榮后土祠現存山門、並列戲台、獻殿、享亭、正殿、秋風樓及東西五虎殿等建築,祠內存桑治真宗趙恒御製禦書《汾陰二聖配饗之銘》碑、明代重刻金代《蒲州榮河縣創立承天傚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祗廟像圖石》碑和軒轅掃地碑、元刻漢武帝《秋風詞》碑等。

萬榮后土祠。武俊傑攝萬榮后土祠。武俊傑攝

據《資治通鑒》記載,漢代時期,祭祀后土形成了制度,漢至桑治,汾陰祭祀一直是與泰山封禪規格相當的祭祀活動。金元時期,由皇家祭祀轉變為遣官祭祀;明清時期,皇家祭祀后土的儀式遷至北京地壇,萬榮后土祠成為民間祭祀場所。

傳統上,轉為民間祭祀場所的萬榮后土祠,由當地村莊聯合舉行祭祀儀式,主祭權各村莊輪流行使。每年農曆三月十八和十月初五舉行后土春、秋祭祀儀式,並舉辦春、秋廟會,周邊地區香客、遊客紛至。

民間后土祭祀,多為祈福求壽、消災避禍、延續子嗣等,反映了民眾樸素的生活願望。「當地人信奉后土娘娘,有請願、還願的習俗。」謝傑說,廟會期間,祠內「品」形並列的戲台,連台唱廟戲,主要為「酬神戲」「許願戲」,熱鬧非凡。

秋風樓是后土祠最為高大壯觀的建築,因藏有漢武帝《秋風辭》碑而得名。漢武帝曾6次親臨此間祭祀后土,並留下千古絕唱《秋風辭》。秋風樓分三層,內部梁架與各層抱廈、圍廊的梁枋聯接成整體,下層斗栱三踩單昂,形製壯觀勁秀。

海外華文媒體代表探訪萬榮后土祠。武俊傑 攝海外華文媒體代表探訪萬榮后土祠。武俊傑 攝

一條古官道從秋風樓下穿過,即為張儀古道。這條官道古時為秦晉要道,傳說,昔年張儀入秦拜相,走的便是此道。多位海外華文媒體代表興致頗濃,結伴走張儀古道,並與深深烙上歷史文化印記的后土祠和秋風樓拍照留念。

按照民間習俗,后土神是滋生萬物的土地神,萬榮祠被認為是海內后土祠廟祖廟,是皇家祭祀后土之源。近幾年,多有各界人士慕名而來,尋根問祖。

法國僑報副總編王萍表示,后土祭祀並不僅是為了滿足精神需求,更反映了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后土祭祀,這種古老的祭祀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脈傳承。」(完)

【編輯: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