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近頂處路段塌陷致2人遇難,親曆者:墜落者沒系安全繩

當地時間5月21日7時許,珠穆朗瑪峰峰頂附近希拉利台階路段發生擁堵,一處長約1米、寬約0.5米的路段發生塌陷,5人墜崖,其中2人身亡,另外3人自行爬上懸崖生還。涉事路段位於珠峰南坡尼泊爾境內,據尼泊爾《喜馬拉雅時報》消息,經確認,遇難者為一名英國登山者和他的卡積亞巴嚮導,二人是8K公司(8K Expeditions,尼泊爾本地商業探險公司)的成員。

圖中左側兩人為正在往上爬的墜落者。 受訪者供圖圖中左側兩人為正在往上爬的墜落者。 受訪者供圖

新京報記者聯繫到此次事故的親曆者呂程(化名),事發時他距離塌陷處約5米遠,與墜落的5人之間相隔四五名登山者,目睹了塌陷後3名墜落者爬上懸崖生還的過程。

「堵車」時路段塌陷,5人墜落

呂程告訴新京報記者,事發於5月21日早晨,事發路段距離珠峰峰頂只有5到10分鐘的路程,是登頂必經的一條小路,被白雪覆蓋,寬度約0.5米。他經過這裏時,天還沒亮,「路況很好,沒有幾個人。」

呂程於21日5時55分登頂,停留約15分鐘後下撤。6時30分許,下撤的登山者和正在衝頂的登山者在希拉利台階處相遇,發生擁堵。

據媒體報導,希拉利台階位於珠峰峰頂周圍12米處一塊幾近垂直的岩石山壁,處於珠穆朗瑪南峰與珠穆朗瑪峰頂的半途上,是從東南側登頂的路線中最後一個挑戰,素有「死亡地帶」之稱。

5月21日6時40分,事發路段發生擁堵。 受訪者供圖5月21日6時40分,事發路段發生擁堵。 受訪者供圖

呂程告訴記者,當時天氣非常好,沒有風雪。擁堵持續了半小時左右,其間,他一直坐在希拉利台階處平整的小路上和隊友聊天。「當時我身體狀況很好,沒有出現缺氧、力竭的情況,但每個人的反應不同,身邊也有登山者體力不支。」

呂程今年30多歲,平時愛好徒步、攀岩,這是他第一次攀登珠峰。他聯繫到一家商業登山公司,這類公司負責辦理登山證等許可手續,併負責提供卡積亞巴嚮導,配備一名卡積亞巴嚮導的費用一般在4萬到5萬美元之間。擁堵期間,呂程的卡積亞巴嚮導告訴他,不必擔心,上山者與下山者在此相遇、「堵車」1到2小時的情況時有發生。

7時許,呂程開始跟隨隊伍以每分鐘兩三米的速度移動。7時17分左右,他感覺腳下的雪突然下陷約20釐米,同時,他看到自己左前方四五米遠處一大塊雪崩落。人群中響起尖叫聲,呂程前方的兩名登山者跪在原地、一動不動,他也停在原地。

由於視線受到遮擋,呂程看不到前方的情況,「我聽到有人說前面的小路塌陷,5個人掉下去了。」呂程說。

登山全程設有安全繩,但操作過程繁瑣

「朝後站!」事發15秒後,呂程聽到了卡積亞巴嚮導發出的指示。登山者在幾名卡積亞巴嚮導的指揮下,避開左側塌方區域,往右側移動,上山的人先通行,下山者緊隨其後,抓著安全繩快速通過塌方處。

圖中紅色箭頭所指為塌陷區域。 受訪者供圖圖中紅色箭頭所指為塌陷區域。 受訪者供圖

呂程看到,塌陷路段長約1米,下陷了1米多深,塌陷後原本寬約0.5米的小路只有一隻腳的寬度,兩側是四五百米深的懸崖。塌陷處形成一兩米長的陡坡,一名卡積亞巴嚮導將呂程扶到坡下,另一名卡積亞巴嚮導在坡頂拉了他一把,他順利通過。「我全程比較淡定,但是前方兩個日本登山者被嚇得不輕,我看見他們手腳並用爬上陡坡。」

四五分鐘,呂程看到2名墜落者從道路左側爬上來,幾分鐘後,另一名墜落者從右側吃力地爬上來,「他當時已經體力不支,原地歇了一會兒,向峰頂的方向手腳並用爬過去。」呂程描述。

呂程看到,這3名墜落者都沒有系安全繩。從大班營到珠峰峰頂一路上都設有安全繩,登山者身上配有鎖扣,與安全繩相扣,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墜落、保證安全。

呂程告訴記者,一路上,他的卡積亞巴嚮導反復提醒他掛鎖。但是掛鎖的操作過程無比繁瑣,意味著每經過一個人就要解下鎖扣再掛上鎖扣,登山者戴著有一定厚度的手套,在缺氧、體力透支的情況下,除非勤加練習,否則,操作一次要花費15秒左右,一段路可能要頻繁操作幾十次甚至上百次。「這段路路況很好,有的人可能是嫌麻煩掉以輕心,有的人可能確實體力不支,因此沒掛鎖。」

當天下午,呂程抵達大班營時,聽說了2人墜亡的消息。「我聽說墜亡的兩人鎖扣繫在了一起,但沒掛在安全繩上。」卡積亞巴嚮導分析了路段發生塌陷的原因:當天太陽很大、氣溫較高,有可能是積雪被曬化,引起塌陷。

據尼泊爾《喜馬拉雅時報》消息,經確認,死者為一名英國登山者和他的卡積亞巴嚮導,他們是8K公司的成員。呂程告訴新京報記者,8K公司是尼泊爾當地聲譽極佳的隊伍,以卡積亞巴嚮導盡職負責著稱。

據《喜馬拉雅時報》,包括本次事故的2名遇難者在內,本季度珠峰遇難人數已達4人。5月13日,2名蒙古登山者從峰頂下降時,在8500米以上高度死亡。

(文中時間均為尼泊爾當地時間,比香港時間慢2時15分)

新京報記者 劉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