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標準助力銀髮經濟發展,42項已發佈實施 | 新京智庫

中國老齡產業協會標準化與評價工作委員會秘書長金蓓在第二屆老齡產業發展論壇上發佈《銀髮經濟領域團體標準發展情況的報告》。

新京報訊(記者肖隆平)5月24日,中國老齡產業協會在第二屆老齡產業發展論壇上發佈了《銀髮經濟領域團體標準發展情況的報告》。本次報告詳盡介紹了銀髮經濟領域團體標準的發展現狀、成效、存在的問題以及未來的發展建議,為進一步推動銀髮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

42項銀髮經濟相關團體標準已實施

報告發佈人、中國老齡產業協會標準化與評價工作委員會秘書長金蓓表示,隨著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銀髮經濟逐漸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適應這一趨勢,國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動養老服務和老年用品的標準化建設。

比如,《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關於全面推進新時代民政標準化工作的意見》《關於發展銀髮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等政策文件明確了銀髮經濟領域標準化的重要性,強調要加快銀髮經濟的規模化、標準化、集群化和品牌化發展。

據報告數據,截至2024年4月,中國老齡產業協會已發佈實施的銀髮經濟相關團體標準達42項。這些標準覆蓋了養老服務和老年用品兩個主要領域。其中,養老服務標準涉及服務管理、智慧養老服務、醫養結合服務、適老化居家環境改造服務等方面,而老年用品標準則涵蓋日用輔助產品、健康促進產品、適老化家居產品等。

在團體標準工作成效方面,中國老齡產業協會的努力成果顯著。該協會發佈的《持續照料型養老社區》系列標準,對我國持續型養老社區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提出瞭解決方案和規範性引導,促進了養老產業的健康成長。這一系列標準由複星集團上海星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提出,體現了企業在養老地產項目建設運營中的經驗和成果,展示了中國特色持續性照料養老社區的建設成效。

另一重要成果是老年宜居智慧社區建設標準。由重慶中鐵任之養老產業有限公司提出的《老年宜居社區急救保障智能化系統技術要求》和《老年宜居社區健康管理服務智慧化系統功能要求》兩項標準,已在其示範建設項目「中鐵任之健康城」實施,推動了老年宜居智慧社區的建設和發展。

此外,中國老齡產業協會發佈的醫養結合系列標準也取得了顯著成效。這一系列標準是由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牽頭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醫養結合服務模式與規範的應用示範項目成果轉化而來。目前,該項目已在全國中、東、西岸地區建立了12個智慧醫養結合服務示範應用基地和3個人才培養基地,推動了社區居家醫養結合的高質量發展。

政府需加強對團體標準的採信支持

儘管取得了諸多成就,銀髮經濟領域的標準化發展仍面臨一些問題。報告指出,當前的標準體系尚不健全,社會團體之間的合作匱乏,標準同質化現象嚴重,團體標準供給不足。

此外,標準領域發展不平衡,養老服務標準相較老年用品類標準供給較充分,但服務基礎類和管理類標準較多,服務供應鏈、流程和技術類標準缺乏。標準化過程不協調,對標準實施效果的評價缺乏,宣傳貫徹推廣力度不足,客觀上造成了團體標準的研產用脫節,不利於可持續發展。

為了進一步推動銀髮經濟領域團體標準的發展,報告提出了幾項建議。首先,要加強團體標準發展的統籌引領,注重團體標準發佈機構的自身建設,充分發揮團體標準的應用效能。其次,要進一步優化團體標準的發展環境,完善團體標準轉化機制,提升團體標準的影響力和社會認可度。

報告還強調了政府在推動銀髮經濟標準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政府應加強對團體標準的採信支持,推動標準化技術人才的培訓和引進,提升標準化工作的專業化、規範化水平。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銀髮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福祉。

總的來說,銀髮經濟領域的團體標準化建設在政策引導、標準製定、實際應用等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未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銀髮經濟領域的標準化工作必將邁上新的台階,為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中國老齡產業協會表示,將繼續發揮其在標準化建設中的引領作用,推動銀髮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目標貢獻力量。

編輯 柯銳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