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封閉落後到聯通世界——通道折射西岸開放之變

  新華社重慶5月24日電(記者李曉婷)一條又一條物流線路以重慶為中心點向外延伸,如同層層枝蔓不斷生長,織成一張密集的全球物流網絡……

  5月23日至26日在第六屆中國西岸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西洽會)上,重慶物流集團展區內的一張環形電子大屏引人注目,經重慶口岸的各類國際物流通道大數據在這裡實時更新、分析彙總。

  本屆西洽會上,「通道」「開放」成為關鍵詞,一項項基礎設施項目簽約落地,一個個物流創新服務成果集中展示。

西洽會展區內的國際物流通道大數據平台。新華社記者 李曉婷 攝西洽會展區內的國際物流通道大數據平台。新華社記者 李曉婷 攝

  過去的西岸,山高路遠、閉塞封閉。如今的西岸,向西,中歐班列直達歐洲多國;向東,渝甬班列、長江黃金水道助力出海;向北,「渝滿俄」班列開行;向南,西岸陸海新通道連接東盟……

  「不換線路幾天能到」「什麼方案能更便宜一點」……來自四川、貴州等西岸地區的商貿企業負責人圍坐洽談區,向現場工作人員集中詢問。

  「經西岸陸海新通道出海東南亞比傳統江海聯運快10多天,經中歐班列出口歐洲比傳統海運節省30天左右,我們的物流選擇越來越多。」來自四川的一家汽配企業負責人王先生說。

經各國際物流通道進口的各類海外產品。新華社記者 李曉婷 攝經各國際物流通道進口的各類海外產品。新華社記者 李曉婷 攝

  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充電設備、高端新材料……西洽會上,「西岸造」產品在海外賓客中出圈了。

  「重慶海爾洗衣機、海爾空調、海爾洗碗機等多個產品已出口日本、巴基史丹等國家。」重慶海爾工業園園長祝繼周表示,今年預計通過西岸陸海新通道出口500個標箱,貨值達5000萬元。

  記者在本次西洽會上瞭解到,目前西岸陸海新通道的網絡覆蓋了全球123個國家和地區的514個港口。

  過去5年,西岸地區累計開行中歐班列3.5萬列,佔全國總數的50.5%;佈局建設6個自貿試驗區和40個綜合保稅區。2023年,西岸地區進出口總額達3.7萬億元,較2019年增長37%。

  物流是實體經濟的「筋絡」,一條條大通道助推西岸開放發展。

  走進展館,北部港灣集團展區人頭攢動,冰櫃里展示售賣的馬來西亞新鮮榴蓮讓人一時忘記自己身處重慶。

  榴蓮深受中國消費者喜愛,但奈何運輸時間長、果品保鮮難,榴蓮價格一直居高不下。

經西岸陸海新通道進口的馬來西亞榴蓮。新華社記者 李曉婷 攝經西岸陸海新通道進口的馬來西亞榴蓮。新華社記者 李曉婷 攝

  「經西岸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我們可實現榴蓮摘果液氮鎖鮮速凍包裝,全程冷鏈一箱到底,約4000公裡海陸距離,10幾天就能擺到西岸地區大型商超里。」廣西北港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泰霖說,這批榴蓮產自馬來西亞彭亨州勞務區,西岸陸海新通道為馬來西亞果農帶來更多發展機遇。

  每個集裝箱成本節約千餘元,榴蓮走入尋常百姓家。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的鮮榴蓮進口量為142.6萬噸。依託西岸陸海新通道等國際物流通道,這個市場還在不斷擴大。

  物流帶經貿,經貿帶產業,更多貿易夥伴共享西岸開放機遇。

  白俄羅斯是中歐班列的途徑國家,白俄羅斯明斯克州執行委員會主席圖爾欽·亞歷山大表示,「本次作為主賓國,我們將最大程度展示白俄羅斯在各個領域的合作潛力。」

  香港科技園公司主席查毅超在西洽會上表示,西岸陸海新通道推動人流、物流、資金流以及各項專業服務的高速發展,香港在物流供應鏈、專業服務、金融創新、數據積累也有經驗,渝港雙方在生產型服務業上合作空間很大。

  「西岸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等國際物流大通道的發展是西岸地區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縮影。」重慶市政府口岸物流辦主任楊琳說,下一步將不斷促進「通道+經貿+產業」融合發展,推動西岸地區高質量發展和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助力建設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