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蹲點採訪】黔東南:農機「上崗」顯身手 農人「減負」一身輕

小滿過後,農事愈忙,田間轟鳴聲此起彼伏。

在鎮遠縣江古鎮江古村,轟隆隆的機械聲響起,滿載著秧苗的插秧機在田間奔忙,駛過之處留下排列整齊的翠綠秧苗在微風中搖曳,沃野田疇點點新綠鋪展開來。

「五台插秧機同步開展工作,一天可以插秧100畝,效率得到了很大提升。」鎮遠縣江古鎮江古村黨支部書記羅孝宏說,過去人工插秧,一人每天最多完成1畝田,有了機械化助力,農民種田省心省力。

農機「上崗」,農人「減負」,從昔日的「彎腰下田」到如今的「機器換人」,沃野阡陌間,滿是新氣象。

麻江縣田間大型翻耕機正在來回作業。楊光紅  攝麻江縣田間大型翻耕機正在來回作業。楊光紅  攝

記者從黔東南州農業農村局瞭解到,黔東南州圍繞農業機械化發展目標,聚焦為主要糧油農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提供機械化支撐,緊盯短板弱項強力推進農機研發製造推廣應用,建立健全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著力提升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加速實現農業生產提質增效。

該州大力推動農機農藝融合應用,著力破解「機藝不配」難題。統籌農機、農推、土肥、植保等部門力量,大力推廣集中育秧、標準化種植、智慧植保等農機農藝技術融合應用。

5月10日,黔東南州2024年糧食大面積單產提升暨水稻規範化(機械化)栽植現場培訓會在麻江縣召開,現場開展了水稻缽苗機械化移栽、水稻毯苗機械化移栽、水稻缽苗機械化拋丟秧、水稻人工規範化移栽、施肥技術、病蟲害防治等技術培訓。

喂盤、上土、澆水、播種、覆土幾道工序一氣嗬成,培訓會現場,水稻育秧播種流水線的高效和精準讓圍觀群眾興致勃勃。

很多村民都跑來看,開了眼界,也學到了很多新技術,為更好推進機械化生產打下了基礎。」麻江縣穀硐鎮樂埠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羅先樹說。

據介紹,到2023年底,麻江縣農業機械化率已達到55.72%全縣共培育有農機服務中心17個。今年,麻江縣將全力推進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著力補齊機械化插秧的短板。

麻江縣田間耕地機來回穿梭作業。楊光紅  攝麻江縣田間耕地機來回穿梭作業。楊光紅  攝

據瞭解,為破解「機藝不配」難題,黔東南一方面開展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區建設。在2023年示範推廣10萬畝的基礎上,今年全州擬開展20萬畝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區建設,安排建立水稻機械化示範點22個,每個示範點面積在500左右。截至4月28日,全州已到位秧盤448.378萬張、育秧播種機202台、插秧機(含拋秧機)409台,示範點均已明確地點和服務組織。

施秉馬號鎮油菜機械收割。蔣家才  攝施秉馬號鎮油菜機械收割。蔣家才  攝

另一方面,積極開展油菜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推廣。全州完成油菜機械化種植面積4.02萬畝,完成省下達任務(3萬畝)的134%,建成油菜耕種收機械化省級示範點2個,完成省下達任務(2個)的100%。組織在榕江、黎平2個縣持續開展油菜毯苗機械化育苗移栽試驗示範推廣,推動農機農藝高效融合,有效解決水稻生產區人工種植油菜時間緊、強度大等問題,為油菜集約化生產、產業化經營提供技術和裝備支撐。目前,全州擁有各類油菜生產機械85台(套)。

「用收割機6天就完成了350畝油菜的收割,機收不僅速度快、成本低,還可以直接脫粒,減少油菜籽的灑落,降低損失,並可以在收割的同時將秸稈粉碎還田,有效解決後續秸稈處理難題。」榕江縣幸福家庭農場負責人姚本仙說。

希望的田野上,傳統農業「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固定印象正在逐漸打破,「田間地頭人影稀,鐵牛歡騰鬧耕播」的現代農業新氣象正成為新趨勢。

據統計,目前,黔東南全州農機總動力達到309.78萬千瓦,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54%。

施秉縣楊柳塘鎮農戶們與黨員誌願者正在使用水稻缽苗播種機育苗。吳花貴 攝施秉縣楊柳塘鎮農戶們與黨員誌願者正在使用水稻缽苗播種機育苗。吳花貴 攝

針對全州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小、散、弱等問題,黔東南積極健全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著力破解「服務不強」難題。

該州積極推動成立了貴州省農機社會化服務協會黔東南分會,通過搭建協會平台推動農機服務組織實現資源共享、力量整合、抱團發展,進一步提升組織化程度,增強綜合服務能力。目前該協會已註冊會員單位267個,覆蓋全州16個縣(市)195個鄉鎮,農機社會化服務地域不斷擴大。全州各縣(市)加大資金投入,大力發展培育農機服務組織,2023年以來,全州各縣(市)累計投入農機服務組織培育發展資金6126.56萬元,全州實現涉農鄉鎮成立農機服務組織全覆蓋,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數量達到281個,從業人員2710人,擁有各類農業機械2454台(套)。同時,推動創新服務模式,在全州推行「保姆式」全程託管、「菜單式」多環節託管、「點單式」單環節託管和「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等多種服務模式,滿足農戶多樣化服務需求,如黎平縣中潮鎮萬畝良田農機合作社服務事項涵蓋了選種、機耕、育秧、插秧、統管、收穫、烘乾、加工、銷售等農業生產全過程。

下一步,黔東南將充分利用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分類、分作物加快高性能播種機的推廣應用。確保今年全州全年主要農作物耕種綜合機械化率實現58%左右目標。同時,加大機收減損技術推廣應用力度,提高機械化收穫水平;加大農機從業人員培訓力度,提升農機具操作能力;加大培育壯大農機服務組織,提升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加大農機應急救災中心建設,提升農機防災救災能力;加大惠民政策落實力度,提高補貼資金促農增收效益。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熊誠陳丹

編輯蔣鴻琪

二審餘光燕

三審沈安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