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預防中風日丨腦卒中夏季高發,如何預防、如何急救?

腦卒中,又稱中風,是我國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有研究顯示,當氣溫高於32℃時,腦卒中發生率較平時高出66%,隨著氣溫升高危險性還會增加。5月25日為世界預防中風日。夏季如何預防腦中風?急救措施有哪些?

中老年預防重點不同

「腦卒中分為出血性和缺血性兩大類。出血類腦卒中患者的主要症狀是突發的頭疼、噁心、嘔吐;缺血類腦卒中患者的症狀則表現為頭暈、發沉、犯困、肢體無力、發麻。」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腦血管外科副主任醫師王瀧提醒,高溫天氣下的腦卒中,大多屬於缺血性腦卒中。這是因為夏季容易出汗,身體里的水分流失嚴重,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阻塞腦部動脈。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副院長、神經內科主任郝峻巍曾指出,夏季空調溫度過低也是腦卒中的誘因之一,從熱的環境馬上進入空調房,體溫急劇變化會誘發全身血管收縮,血管收縮則會導致血壓升高,進而出現腦卒中。郝峻巍還提醒,高血壓患者,不規律的服藥也可能導致腦卒中。

那麼,中老年人群如何預防腦卒中?

中青年出血性卒中:35歲以上人群進行MRA核磁檢查,一旦發現動脈瘤及早干預,杜絕腦出血的風險。

中青年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的人群相對較多,人們日常應注意清淡飲食,少吃油炸食品,戒菸戒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中老年出血性腦卒中:高血壓性的腦出血是最常見的,老年高血壓人群一定要科學、規律用藥,控制好血壓,避免發生因血壓劇烈波動導致的腦出血。

老年人的缺血性卒中:如常見的腦血栓,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預防「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抓住黃金救治時間窗

腦卒中發病後的黃金救治時間窗只有幾個小時。其中,缺血性卒中靜脈溶栓的黃金時間窗為卒中發生後的4.5個小時內,出血性腦卒中取栓治療的時間窗是8個小時內。北京天壇醫院神經病學中心主任趙性泉指出,這是由腦的組織代謝特點決定的,「腦的供血是恒定的,腦的總重量是人體的3%-5%,供血量卻佔到人體的20%,算是血液需求量大戶,一旦缺血,就會產生症狀,出現功能障礙,時間非常短,而且往往難以恢復。」

「不少患者發作後,家屬都會為其量血壓,發現血壓很高,就開始給患者服用降壓藥等,這可能會對患者造成傷害。」趙性泉表示,如果患者意識清楚,家屬能做的就是打急救電話,如果患者意識出現問題,家屬應儘可能保證患者氣道通暢,可以把患者頭轉向一側,如果有嘔吐物,應進行清除。

趙性泉認為,中國版的「中風120」更好記憶。

「1」看:一張臉不對稱、嘴巴歪。當患者臉部兩側不對稱或一側嘴角歪斜,就是異常。

「2」查:兩隻手臂是否發生單側無力,不能抬。讓患者閉眼,雙臂平舉10秒,有一側手臂無力往下掉,就是異常。

「0」聽:說話口齒不清,不明白。問患者一個問題,吐字不清、說不明白或無法說話,就是異常。

120:腦梗發作後,一定要盡快撥打120急救電話。

這裏附上北京市腦卒中質控中心日前發佈的最新版北京市腦卒中急救地圖,供大家參考。

新京報記者 張兆慧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