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五道口鞠建東:中國新能源產品遠沒有達到去產能的階段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白華兵)5月24日,在清華五道口全球綠色金融論壇上,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講席教授、綠色金融研究中心(CGFR)主任鞠建東通過回歸模型分析了不同碳強度產業出口份額的結構變化,指出我國的電動汽車、光伏發電產品和風電產品遠沒有達到出口份額的峰值,因此這些產品還處於行業擴張階段,還沒有達到去產能的階段。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鞠建東發表演講。受訪者供圖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鞠建東發表演講。受訪者供圖

從2002年到2021年,中國出口產品的碳強度從每千元0.32噸下降到0.16噸,降幅接近一半。

鞠建東表示,碳強度與出口之間存在一些有趣的聯繫。首先,按照碳強度定義的行業,其出口份額呈現先上升後下降的趨勢。其次,碳強度較低的行業出口達到峰值的時間較遲。因此,產業發展是一個先升後降的趨勢,不同碳密度水平的產品各有其發展規律和達峰時間。這就意味著,在產業的擴張階段不應出現過剩產能,而在產業下降階段則可能出現——這對我們理解過剩產能非常重要。

隨著今年以來全球新的綠色貿易壁壘開始出現,產業政策也開始被廣泛使用。5月14日,美國白宮宣佈對中國太陽能電池、電動汽車、計算機芯片和醫療產品等一系列商品加征關稅。其中,電動汽車關稅從25%提升至100%,動力電池關稅從7.5%提升至25%。

「關於綠色產能是否過剩的問題,我們分析了中國的主要綠色產品,如電動汽車、光伏發電產品和風電產品,發現這些產品的產業份額峰值遠未達到。因此,目前這些產品還沒有達到去產能的階段。」鞠建東表示,「總的來說,從中國行業來看,全球對綠色產品的需求仍大於供給,市場存在巨大的缺口。因此,現在對綠色產品進行去產能與市場反映的產業結構變化是不一致的。」

編輯 丁爽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