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冠軍武大靖能不能被聘為大學教授?

撰稿/熊丙奇(教育學者) 編輯/遲道華 校對/趙琳

▲武大靖在賽場上。圖/新華社▲武大靖在賽場上。圖/新華社

5月25日,吉林大學發佈了2024年第4次教學與科研專項工作小組擬引進人員公示。其中,奧運冠軍武大靖擬聘為該校體育學院教授,定為匡亞明領軍教授A崗。這引發了輿論關注。

有人認為武大靖值得一個教授名額,但也有人對其是否達到當教授的資質提出疑問。

據報導,短道速滑運動員武大靖,1994年出生,是平昌冬奧會男子速滑500米冠軍、北京冬奧會男女2000米混合接力金牌得主,也是連續兩屆冬奧奪金的中國男子第一人。

媒體在報導這一消息時,稱武大靖獲得「新身份」,而其實還只是在擬聘公示階段。聘任教授,是學校的教育事務和學術事務,對此進行公示就是為了接受師生和社會監督,相關討論和疑問,無疑透露出了輿論關切點。

因此,對於為何聘奧運冠軍直接擔任教授,且定為領軍教授A崗,校方也宜從教育和學術角度多作一些說明,回應公眾關切的同時,也能明晰學校的教授任職標準。

奧運冠軍退休後,到大學從教的不少。如2020年,倫敦奧運會冠軍焦劉洋加盟中山大學,成為該校體育部老師,擔任學校游泳隊總教練,現任副教授。2023年,奧運冠軍丁寧也成為了北京大學教師。總體而言,奧運冠軍退休到大學任教,大多是從講師做起,一步步晉陞,最終能做到教授崗位的只是鳳毛麟角。

今年剛30歲的武大靖,此次如能順利獲聘教授,很可能是該校乃至全國大學體育學科最年輕的教授,也將成為在讀碩士(或碩士剛畢業)直接獲聘大學教授第一人。

需要注意的是,與此前其他明星被大學聘為「客座教授」不一樣,武大靖是實打實地擬聘任到教授崗,要履行作為教授的教育和學術職責,包括給學生開課,指導學生,並開展學術研究。這就需要對其教育能力和學術能力進行嚴格的評審。

毋庸置疑,武大靖是一名傑出運動員。但是,他沒有開展教學活動的教育經歷,也沒有體育學科研究學術成果。在一些學術平台,以「武大靖」為作者進行搜索,也只查到一篇題為《因為每場比賽我都想贏》的文章。

2022年吉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發佈的《關於給予武大靖、齊廣璞同誌記大功的公示》顯示,武大靖的學曆是,「吉林體育學院畢業,本科學士學位,北京體育大學社會體育指導專業碩士在讀」,而且,也查不到其碩士畢業信息。這就是說,武大靖很可能還是碩士在讀或者剛剛畢業。

這並不是強調人才聘用的唯學曆論、唯論文論,但只有碩士學曆的體育運動員擔任領軍教授職務,如無與之匹配的教育能力和學術能力,恐怕很難完成其崗位職責,這對其他青年學者也不公平。要知道,當前不少有博士學位的青年教師,全身心投入教學和學術研究,也面臨著巨大的「非升即走」壓力。

運動員角色和教授崗位,有本質不同。前者看運動員的競技能力和競技成績,後者則要評價其教育能力和學術能力。而一名運動員的體育運動表現好,並不等於其擁有相應的教育能力和學術能力。

當前,我國大學正在推進破除唯學曆、唯論文的人才評價改革。在此角度看,大學聘任沒有博士學曆,也沒有重要學術論文的奧運冠軍為教授,是一種進步。但是,如果只看奧運冠軍頭銜,而不考慮教授崗位的基本能力要求,也會被認為是大學追名逐利,沒有堅持教育和學術的底線。

因此,關於奧運冠軍武大靖能不能被聘為教授,校方也宜藉著公示機會,進一步公開說明這一教授崗位的職責要求,以及具體考量,以此消除公眾疑慮,也讓大學的人才引進改革得到社會普遍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