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致謝,誰都想認識這樣有「仙氣」的畢業生

    候陽。

    候陽的畢業論文中的「致謝」。受訪者供圖    候陽的畢業論文中的「致謝」。受訪者供圖

    用文言文寫畢業論文的「致謝」部分,你見過這樣「仙氣飄飄」的學生嗎?

    近日,山東工商學院人文與傳播學院2024屆編輯出版學20級02班本科畢業生候陽,在其畢業論文結尾「致謝」部分用文言文謝授業之恩、謝同窗之誼、謝養育之情,洋洋灑灑千餘字,用詞文雅、表達懇切,盡顯文字功底和文化底蘊,一眾網民驚呼為「畢業論文致謝天花板」。

    「寫論文之前我囑咐我們組的同學們,要發自內心地梳理回顧一下自己的大學4年,與老師同學的點點滴滴,別流於形式,為自己的大學生涯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候陽論文導師張傳霞說,「候陽論文寫得特別快,第二稿就基本定稿了,第三稿最終版附帶致謝發過來的時候,一下子就驚豔了我們所有人,讓人十分驚喜。」

    文章作者本人候陽則謙虛地表示,自己一開始寫了一版兩頁的「致謝」,後想起老師提及的「凝練」二字才逐段進行了「文言文化」,「除了部分用詞需要搜一下,其他部分都是文思泉湧,我非常感謝學校4年以來對我文化素養和人文涵養的培養」。

    提及用文言文寫「致謝」的初衷,候陽坦言主要是源自熱愛。

    「文言文微言大義,辭藻精美、內涵豐富,我平時寫作時便喜歡時不時穿插文言文和詩詞等,再加上我平時喜歡與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同學交流,長期耳濡目染所致。」候陽坦言,作為文科專業的畢業生,自己一直想找合適的方式,回顧大學4年。

    候陽喜歡古裝劇和歷史,會系統地去圖書館學習這方面知識,也會在自媒體上碎片化接觸古文相關內容,更會仔細觀察周圍同學長處,見賢思齊。

    在「致謝」中,候陽借對大學4年的回憶,追思與師長、同學的點滴,表達即將分別的思念和不捨,後上升至對過往生活的感悟與對未來生活何去何從的思考。

    「人的一生會遇到很多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事,而未來我也將會有我自己不一樣的人生。」候陽說。

    提及候陽,輔導員王涵對他的評價是:勤奮、誠懇。

    「候陽同學上課的時候悶聲不響,但從來都是坐在前兩排,不管專業課還是選修課都認真做筆記,是真的把高中時候的拚勁用在了大學里。」王涵說,「他有極強的內在驅動力做結課作業、參與活動,為人樸實公正,無甚功利心,認真對待所有的事情,在做學院學生會副主席期間表現得非常有定力、非常有擔當,很有古人的君子之風。」

    候陽在「致謝」中提及輔導員王涵,稱「恩師王涵,凡事皆願委以重任,生計或職事,皆予以鼎力相助。可謂無師王涵,則無今日之陽也」。這麼高的評價,讓王涵始料未及。

    「潤物細無聲」,則是候陽總結導師張傳霞對自己影響時的感受。在「致謝」中,候陽首先表達了對張傳霞言傳身教的感激,讓自己在「野徑俱黑,投筆自顧初心茫然」中醍醐灌頂,使其「花重申城」。

    憑藉這份淡然和踏實,候陽在校期間獲得了省級優秀畢業生、省級優秀學生幹部等榮譽。在社會實踐方面,候陽作為團隊成員考察了濟南張夏玉杏產品的種植基地和山東非物質文化遺產皮影戲的傳承現狀,前者獲得了校級立項,後者獲得了多項省級榮譽。

    候陽說:「都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我好多時候不知道什麼是機會,那就塑造好自己,什麼都試試,免得有遺漏。」

    候陽不止一次地提及,自己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完全離不開學校在該領域教育方面長期潛移默化的熏染。

    「我們學院有個系列活動叫‘國學浸校園之古韻今聲’,每年新生到來季,全學院都在為這個活動準備,漢服表演、古典舞台劇、詩詞朗誦等能展現個人素養的活動多種多樣,而且劇本、編排等也完全是我們學生自己完成的,大家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候陽回憶。

    「還有我們每月開辦的青年博士論壇,其中包括文化發展、經典傳承等內容;還有學院每個角落都有不同標語……」候陽在介紹到此處時,不禁念出其中一條:「文質彬彬,君子也;成華天下,人文也。」

    「我對候陽的印象,也主要源自他主持和參與這一類活動。」山東工商學院人文與傳播學院院長吳樹勤介紹,如何提高學生的文化涵養,要從「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兩方面抓。

    吳樹勤認為,專業課更側重於專業知識的傳授,而傳統文化課重點則在於價值觀的引領,「我在去年的新生見面會上講,大學生應該具備三種基本素質,一是要有經典意識,要多讀書、多讀經典的書;二是要有問題意識,讀書的同時要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再就是要有生命意識,要常懷對生命的關懷,要保持對當下社會問題的關注」。

    「越是財經類院校,越要注重學生文化底蘊的培養。」吳樹勤表示,學院在培養專業人才的同時,將學校對於傳統文化的培養任務集中做大,從原先幾個學院開設的課程集中收攏後將其推廣至全校所有專業,尤其在人文與傳播學院更是加強了以培養學生文化底蘊為目的的課程。

    「比如候陽同學所在的編輯出版學專業還開設了文史基礎這樣的基礎類課程,漢語言文學專業立足古代文學、古代漢語等專業核心課程,還開設了書法藝術等素質拓展課,廣告學也開設了文案寫作等傳統文化類課程。」

    據統計,該校人文與傳播學院2024年全年通過第二課堂平台發佈活動61項、精心組織開展各類主題教育活動70餘項,並充分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生在各類文體活動中屢獲佳績。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是我們這個民族的‘根’。追根溯源、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和時代價值,對培養堪當民族複興重任的時代新人非常關鍵。」吳樹勤說。

    不久前,候陽以優異的成績被華東師範大學編輯出版學專業研究生錄取。奮鬥之青春永無止境,候陽希望學弟學妹們「不辜負大學時期這段芳華,‘不啻微茫,造炬成陽’」。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邢婷 通訊員 鞏姝言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05月27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