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中華優秀文化作品「揚帆出海」,AI入局

    2024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推動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分論壇上,西安橋合動漫創始人祖祖(右)向嘉賓贈送原創潮玩文化產品。

    5月24日在深圳舉辦的2024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推動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分論壇圓桌對話環節,歡娛影視CEO楊樂在5分鐘的分享中,脫口而出5次「沒有想到」。

    主持人捕捉到了這一關鍵詞細節,詢問楊樂發出感慨的原因。

    原來,楊樂感歎於中國影視劇內容「出海」的火爆效果。

    她至今記得,公司拍攝的電視劇《正好遇見你》,原本只是想用青年視角講述博物館文物背後的故事。想不到該劇播出後,不僅在國內口碑不錯,在日本也收穫了無數粉絲。劇中融入木版水印、花絲鑲嵌、玉雕等近20種非遺技藝,兩國青年觀眾實現了對「匠人精神」的情感共鳴。

    楊樂琢磨,未來要實現「借船出海」,借助國際影視平台和自媒體帳號傳播中國文化故事,並將更多中國青年演員送上國際舞台。

    論壇上,從小學習國畫的西安橋合動漫創始人祖祖也收穫了意想不到的驚喜。在深圳的會場上,竟然有不少嘉賓喊出了祖祖展示的原創文化產品——「唐妞」的名字。

    那一刻,祖祖覺得,自己來自歷史名城西安的設計靈感與深圳這座東南沿海大都市的文化產生了情感連接。

    在創業路上,祖祖嘗試了內外貿易雙循環的思路。今年3月,他在深圳找到合夥人併成立團隊,負責潮玩產品和運營平台的開發。

    此前,祖祖一直潛心國畫創作,但為了生存,他從一個畫畫的人變成了「懂運營的人」,實現了創作和創業雙向發展。他將西安的歷史文化底蘊與深圳的文化產業鏈條相融合,既體現藝術價值,也生產更多優質潮玩產品,為高質量文化貿易貢獻力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IP更應與音樂、遊戲、文旅等各行業進行結合,並走向國際,年輕創業者的作用不可或缺。」祖祖說。

    中文在線首席技術官吳疆談到了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對於內容創作和文化出海的影響。

    中文在線業務集中於網絡文學出版物、影視、動漫、短劇等文化產品,這些年,吳疆帶領團隊探索AI賦能。去年10月,中文在線推出國內首個中文小說創作的語言大模型,服務於內容生產、劇本生成、漫畫生成、小說創作等領域。

    吳疆提到,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會將大家想要表達的文字故事輕鬆轉化成視覺圖案,提升各類文化產品的產能。「當好的故事遇上豐富的視覺呈現,一定能吸引更多‘Z世代’群體關注,更為中國網絡文學出海貿易添一分力。」

    亞洲數字藝術展出品人王鵬同樣感受到人工智能帶來的改變,他致力打造的亞洲數字藝術展是線下實體展覽,但為了適應當下青年的消費習慣,他嘗試應用多樣化的內容傳播形式,增強與觀眾互動。這些年,藝術展中有了人工智能「藝術家」,創作了一批數字藝術作品。

    王鵬注意到,人工智能越來越成為創作者的得力助手,新技術正吸引越來越多青少年和跨學科人才的彙聚。「人工智能賦予了年輕一代前所未有的創作自由與想像力空間,這也體現了人工智能對於文化貿易、文化產業的正向、積極影響。」為此,王鵬呼籲,加大對青少年科學素養與數字素養培養的關注,引導青少年正確、積極地運用互聯網和新興技術,最終促進文明交流互鑒。

    博納影業影視製作副總經理曲吉小江也看好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對文化貿易的促進作用。

    「電影是造夢的工具,人工智能將實現更為神奇的造夢,為海內外青少年觀影帶來超乎想像的體驗。」她透露,今年7月即將上映的電影《傳說》,就用AI技術複原了「25歲的成龍」。一年多來,公司探索將生成式人工智能與傳統電影工業化手段結合,生產了一些不用真人實拍的劇集,這些數字「角色」未來可能會成為公司的數字資產和簽約演員。

    曲吉小江說,「我們要將技術優勢與文化內容結合,克服AI演員場景連續性無法實現等技術痛點,讓技術成為影視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

    眼下,三七互娛集團副總裁程琳迫切需要的是充實復合型創意人才。此前,公司團隊想到了「遊戲+文旅」融合,由玩家或旅遊愛好者拿地圖到線下網紅店舖等場所蓋章、打卡,再登錄遊戲兌換福利。同時,將線下景點用美術和技術方式還原到遊戲場景中,打通連接虛擬和現實的「超級空間」。

    程琳注意到,遊戲玩家中有考古、文旅、文學愛好者,這給了她新啟發——招募大量對文化有更深層次理解的創意策劃人員和貿易人才,讓更多遊戲產品和場景走向國外,因地製宜賦能當地文化、旅遊產業。

    「文化產品承載著民族文化、國家精神、人民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與一般的貨物貿易相比,文化貿易更易對消費者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實現有效的文化傳播。」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對外文化交流(文化貿易)研究基地首席專家李小牧認為,當下,新質生產力帶來數據算法和技術的更新,再整合新興營銷方式,能產生適應信息時代消費者認知能力、鑒賞水平、理解能力的文化產品,進而實現新質生產力與文化新型傳播力的有機統一。「這也是促進對外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是提升中國文化國際影響力的必經之路,有利於全面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效能。」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海涵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05月27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