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牽手「生產線」,四川破解科研和生產「兩張皮」現象

新京報訊(記者陳琳)5月27日,國新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新聞發佈會。四川省委副書記、省長黃強表示,今年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把「高質量發展明顯進位」作為重要目標之一,要求全省各地「比一比、賽一賽高質量發展的真成績」。

四川省委副書記、省長黃強。徐想 攝/國新網

黃強介紹,四川雖然是西岸省份,但科教人才資源豐富,擁有全部41個工業門類;在川高校137所、科研機構369家,近年來國家又佈局了一批戰略科技力量,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達到205個。四川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緊抓不放,堅持科技、產業、教育、人才一體推進。他表示,四川創新資源豐富,但仍然存在科研和生產「兩張皮」的現象。為破解這個難題,四川以企業為主體,牽頭組建了技術創新中心或者創新聯合體,讓「實驗室」牽手「生產線」,大力鼓勵、激勵、包容顛覆性、前沿性、引領性創新,在重視「從0到1」創新的同時,還注重「原點突破式」創新,讓更多科研成果加快變成產業成品和發展結果。

比如,重型燃氣輪機是很多大國重器的「心臟」,東方電氣集團13年磨一劍,自主研製的國內首台F級50兆瓦重型燃機輪機實現了商用,打破了國外壟斷,被媒體譽為中國「爭氣機」。目前,已支持龍頭企業牽頭組建綠氫、釩鈦、人形機器人等7個創新聯合體,突破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研製出了多個重要產品。

在突破口上,四川堅持以機制創新突破體制障礙,以改革的思路、創新的辦法解決「成長中的煩惱」。比如,川藏鐵路是人類歷史上難度最大的鐵路工程,正在建設的雅安至林芝段要穿過七條河流、八座山峰、200多個活動斷裂帶,可以說是在崇山峻嶺中修建「巨型過山車」。四川探索打造新型舉國體制「試驗田」,由企業和地方共建國家川藏鐵路技術創新中心,把不同體制的力量融合在一起、形成合力,目前已經在著手攻克這一世紀工程的世界性難題。

編輯 陳靜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