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國高質量發展)走進愛達·魔都號:中國的海上新名片

中新社上海5月27日電 題:走進愛達·魔都號:中國的海上新名片

作者 尹倩芸

順著廊橋步入愛達·魔都號的中庭,可以看到許多遊客臉上難掩興奮,他們拎著行李尋找房間,不時駐足打卡留念。這是很多中國遊客第一次感受國產大型郵輪,「聽說國內有了自己的郵輪,我是第一次郵輪遊」,一位來自重慶的旅客說。

作為由中國自主建造、自主運營的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商業運行近5個月,已順利運營34個航次,接待近15萬名乘客。其到來也為中國郵輪產業翻開新的一頁。

近日,愛達·魔都號停靠在吳淞口國際郵輪港。中新社記者 賈天勇 攝近日,愛達·魔都號停靠在吳淞口國際郵輪港。中新社記者 賈天勇 攝

相較歐美髮達經濟體,郵輪產業在中國是一項新事業。此前,國內郵輪產業發展緩慢,從生產製造到運營均不在國內,被稱為「過路經濟」,愛達·魔都號的交付運營則將其逐步轉變為「產業鏈經濟」。

中船郵輪總經理劉輝提到,從研發設計到總裝建造,再到郵輪運營和供應鏈發展,愛達·魔都號通過全產業鏈發展思路,帶動整個產業鏈發展。

大型郵輪建造工藝複雜,是名副其實的巨系統工程。據統計,愛達·魔都號整船零件數多達2500萬個,數量相當於C919大飛機的5倍,「複興號」高鐵列車的13倍。

中國此前缺乏相關建造經驗,造船方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在建設時,就採用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方式,相繼突破重量重心、安全返港、動力系統、艙室環境等郵輪所需關鍵核心技術,形成大型郵輪設計建造和複雜巨系統工程管理能力,進而構建郵輪業的中國標準。

除了設計建造,愛達·魔都號也注重供應鏈的本土化。戎美郵輪內裝技術(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國內裝總包企業,承擔了愛達·魔都號全船近三分之一公共區域的施工,共計約15000平方米甲板面積。該公司副總經理顧斌提到,其中配套供應鏈國產化率已達到近50%,未來在第二艘國產大型郵輪建造中還將啟用更多本土供應商。

愛達·魔都號的郵輪運營同樣富有中國特色。步行在船艙長廊中,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敦煌壁畫,前方路過的球會里將會演出開心麻花live秀,旁邊是「海上棋牌室」,船上還有民樂表演和系列傳統文化講座。

近日拍攝的愛達·魔都號郵輪內的棋牌室。中新社記者 賈天勇 攝近日拍攝的愛達·魔都號郵輪內的棋牌室。中新社記者 賈天勇 攝

做「更懂中國人的郵輪」是郵輪運營方提出的理念,但其不僅體現在豐富的文化體驗中,作為國內船東還能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和靈活性,實現產品的「量身定製」。

劉輝舉例稱,對中國遊客而言,郵輪除了是旅遊目的地外,還承載著交通工具的功能,靠岸後人們更希望能去沿線城市打卡,因而在航線設計過程中還會特別考慮國內遊客的需求特點。

當前,中國郵輪旅遊市場正呈日益火熱態勢。中國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郵輪旅客運輸量達19萬餘人次,超過去年全年運輸量。中船郵輪相關負責人也期待,愛達·魔都號能夠將郵輪遊帶入更多中國民眾的生活。(完)

【編輯:唐煒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