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院「烏梅飲」是不是酸梅湯?

中醫院「烏梅飲」是不是酸梅湯?

發佈時間:2024-05-28 14:26:13 | 來源:揚子晚報 | 作者:

隨著夏季來臨,酸梅湯開始熱銷,不少中醫類別的醫院也成為了網紅打卡點。但事實上,醫院推出的一般叫烏梅飲,只是各家版本及配方不同。專家表示,雖然兩種飲品中都以烏梅為主料,但不是一類飲品。酸梅湯和烏梅飲比較適合夏季出汗多、口乾、胃口不好的人,但有實邪者忌服,胃酸過多者慎服。脾胃虛寒的人、孕產婦人群不宜多飲。

早在商周時期,祖先就已用梅子提取酸味作為飲料。如今風靡大街小巷的酸梅湯,則曾是宮廷飲料,配方最終定型於清宮禦茶坊。

清末民初學者徐珂在其所著的《清稗類鈔》中,對酸梅湯做了較為詳細的記載:酸梅湯,夏日所飲,以冰為原料,屑梅干於中,其味酸。京師賣酸梅湯者,輒手二銅盞,顛倒簸弄之,聲鏘鏘然,謂之敲冰盞,行道之人輒止而飲之。

這裏使用的梅干就是烏梅,烏梅是薔薇科植物梅乾燥未成熟的果實,剛摘下來的時候還是青梅,經過40℃左右小火炕焙2到3天,等梅子六成乾燥,果肉變為黃褐色,並出現皺皮,再燜2到3天,顏色變成黑色,這時的「青梅」就變成了「烏梅」。

為什麼中醫類別醫院開出的多叫「烏梅飲」,而不叫「酸梅湯」呢?如果放在古代,雖然兩種飲品中都以烏梅為主料,但是還真不是一類飲品。

南京市名中醫、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主任中醫師顏延鳳解釋,開過中藥的人都知道,一般中醫開出的方劑又叫做湯劑,很少叫飲劑。喝湯藥,一般是一天喝兩次或三次。但飲因渴而設,像喝茶一樣,所以多有茶飲之稱,一般夏天最適合喝飲劑。

其實在桑治代,「酸梅湯」和「烏梅湯」就非常接近了。南桑治末年學者陳元靚在其所編的《事林廣記》中記載了「烏梅湯」的做法:先將烏梅搗爛,加入各種中草藥、香料等,熬製成膏,貯存在瓷瓶里。飲用時可以用熱水或冷水衝化,形成濃淡適口的消夏飲料。還可以將砂糖換成蜂蜜,味道更佳。

到如今,各家中醫類醫院推出的「烏梅飲」繼承了古代中醫的習慣用語,與餐飲店出售的酸梅湯相比,兩者的配方已經非常接近,但是醫院版的更為考究一些。

「以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版的‘烏梅飲’為例,主要為袋泡茶飲,由烏梅、甘草、山楂、陳皮、薄荷組成,有生津止渴,祛濕除煩等功效。方中用夏季的應季藥材薄荷代替了傳統酸梅湯中主要在秋季採集的桂花等。」顏延鳳介紹,薄荷性辛、味涼,主要功效是宣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疏肝。臨床上主要用於風熱感冒、風溫初起、風疹、麻疹、胸脅脹悶等病症。對於肝氣膽火鬱結作痛,或肝風內動,引起的頭疼、目疼,鼻淵、鼻塞、咽喉腫疼、肢體拘攣作疼,也都適合用薄荷。

責任編輯:SPZG

分享到:

世界品牌路|9大品牌跨年演講,張聯…

29日,2023「夢想連接世界——世界品牌路跨年演講」盛會在水立方璀璨上演。

周廣軍:努力打造「科技稻香村、綠色…

8月27日,「稻香村創立250週年大會」在蘇州舉辦。

蒙牛盧敏放為中國乳都代言 「三大戰…

8月5日,2023世界奶業大會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正式召開。

好麗友靜北:強化品牌創新渠道佈局助…

中國好麗友副總經理靜北現身展會,暢談好麗友春糖攻略與發展規劃。

稻香村創立250週年大會稻香村創立250週年大會

大會以「守正創新行穩致遠」為主題,研討老字號未來發展方向。

從多層次、多角度、多方面展開對A2型蛋白質乳品的解讀。

貝因美 和中國媽媽在一起貝因美 和中國媽媽在一起

貝因美以「愛」為基礎,幫助親子家庭健康幸福。

老字號知識產權保護研討會老字號知識產權保護研討會

聚焦稻香村、泥人張等老字號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