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唐卡、製藏香……年青人精神世界新追求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西藏商報    

唐卡非遺文創體驗館的藏香製作體驗。

唐卡非遺文創體驗館中的唐卡畫室。

唐卡非遺文創體驗館中的傳統礦物顏料。

「再好看的東西都能找到同款,但自己做的絕對是獨一無二的!」想法獨特,追逐時尚是現代年青人生活方式的一個顯著特徵。近年來,DIY(即自己動手製作物品)在拉薩越來越受歡迎,自製藏香、體驗唐卡、編織飾品、tufting(簇絨,即「戳戳繡」)、羊毛氈……兼具審美價值和個性化特徵的DIY,受到越來越多年青人的青睞,成為豐富消費場景的新模式。那麼,這類娛樂方式為何會受到年青人的青睞?它的走紅有何意義?記者為此走訪了拉薩多家DIY體驗館。

打破固有認知 收穫獨一無二的成就感

週六,仁青雍措又一次來到她的「秘密基地」——「唐卡非遺文創體驗館」體驗唐卡繪製。選樣本、挑顏料,在店長的指導下,仁青雍措一筆一畫,用傳統的筆法繪製出自己想要的圖案。

仁青雍措很喜歡在各類影片平台上看博主們還原傳統美食或是傳統手工藝品,那些製作通常都是從初始步驟入手,種植食材原料,或是織布、纏線。她最愛看的是博主們不斷「翻車」又不斷克服困難的過程,「隔著屏幕我聞不到也摸不到,但創作過程就很有趣,很解壓,看多了也就想自己上手試試。」

許多年青人迷戀DIY的原因與仁青雍措相差無幾,在依賴自動化、智能化,追求快捷性的現代社會,城市里的人們大多沒有閑情逸致從事手工製作,但這並不代表他們不喜歡手工製作,只是因固有認知「手工藝是個專業性極強,門檻極高的興趣」而退縮。而各類短影片平台上爆火的「簪娘」(網絡用語:手工製作古法簪子的女性工匠)、「流麻」(即「流沙麻將」,由流沙狀閃粉、彩色圖片和亞克力板拚合而成的裝飾品)製作人,許多都是初學者養成式製作手工藝品,這就給很多望而卻步的年青人傳遞了一種訊息:製作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不應該有門檻。

除了博主們的帶動,DIY走紅還有另外兩個原因:即時可得的成就感,與眾不同的獨特性。市民才薩珠賽告訴記者,自己小時候,家裡沒有多少玩具,父母又不在身邊,於是他開始自己動手做小玩具。「第一次成功用狗尾巴草編出一隻螳螂,雖然不完美,但是看著它一步步由雜草變成玩具,那種滿足與成就感我到現在都記得。」正如才薩珠賽所說的「不在意結果,重在享受過程」,這是DIY有別於其他娛樂方式的最大亮點。

人們常說:「萬物皆可DIY。」原料的選取、製作的進度、成品的優劣完全由自己把控,這就給了製作人很大的自由發揮空間,從而造就了DIY作品因人而異、獨屬於製作人的獨特性。

催生消費新熱點 物質精神雙滿足

DIY在年青人群體中的走紅,雖說算不上是「趨勢變化」,但也催生了一些消費新熱點——各種主題的DIY體驗館、多樣化的DIY體驗形式、憑藉「做手工」爆紅的短影片博主……新的商機、新的副業種類應運而生。

每逢週末,拉薩教育城公園的湖畔商店中會出現一些精美的手工針織物,有針織錢包、針織卡包、針織卡通飾品、針織手鏈……店長告訴記者,這是一個年輕女孩送到店裡讓他們幫忙售賣的,這些小玩意兒價格實惠、數量有限,每次上架不久就賣空了。

記者輾轉聯繫到了這些針織小物的製作者、今年26歲的劉菁菁,她告訴記者,這些都是她利用業餘時間手工製作的。「我的本職工作不算太忙,再加上我今年剛到拉薩沒有熟人,閑暇時就做些小玩意兒打發時間,週末寄賣賺的錢可以解決我一週的夥食。」

和劉菁菁類似的情況在年青人群體中並不少見。近年來,集市、擺攤在拉薩盛行,不少攤主都曾推出DIY製品,其中以針織物、羊毛氈卡通擺件最為常見。而羊毛氈因製作工序較為繁瑣,價格較其他手工製品略高。

今年4月,在城關區文旅局和娘熱街道組織的「上春山」集市活動中,記者結識了擺攤賣羊毛氈的馮煒。「賣羊毛氈所得的錢,我通常會用於買原材料。這樣既節省了開銷,又滿足了我自己的興趣愛好,可以說DIY是種雙贏的體驗!」馮煒說。

此外,拉薩街頭的DIY體驗館正如雨後春筍一般湧現。以拉薩「半日閑」DIY手作坊為例,這家DIY體驗館提供蛋糕製作、飾品製作、香薰製作、tufting(簇絨,即「戳戳繡」)等多種DIY製作,週末基本處於爆滿狀態。

DIY市場火熱,甚至部分轟趴館也開始考慮提供DIY服務。拉薩東郊一家轟趴館老闆說,曾經有客人包場,與好友一同在轟趴館內DIY各類繪本,客人們繪製時輕鬆愉悅的氛圍讓她看到了一線商機,她正考慮在店內推出相對專業的DIY體驗服務。

探索傳承新路徑 讓非遺走向生活

「如果對於一種文化的欣賞只停留在‘看見’,那隻能算是鏡中花、水中月。不僅無益於人們對這種文化的理解,更無益於文化本身的傳播、傳承。」勉唐派唐卡傳承人、拉薩市曲水縣縣級非遺傳承人旦增認為,在信息化時代,如何更好地傳承非遺文化、讓人更加深刻地瞭解非遺文化,是一項挑戰。

隨著國內各種主題的DIY體驗館在年青人群體中大受歡迎,2017年,旦增萌生了開一家唐卡體驗館的想法。「在浙江杭州、江西景德鎮等地,漆扇、瓷器、油紙傘等非遺項目早就有DIY體驗館,而且越來越受歡迎。人家的非遺能做到,我們的非遺沒道理做不到。」

2018年,旦增的唐卡非遺文創體驗館在八廓街開業。在旦增看來,拉薩文化底蘊深厚,旅遊業發達,每天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彙聚在這裏,而八廓街作為拉薩古城的核心區,對於文化傳播非常有益。目前,店內可體驗唐卡繪製、藏香製作,每天可接待40至50位客人。

記者看到,體驗館面積不大,卻是座無虛席,顧客中有遊客、有本地人,其中不乏來自區外、從事美術專業的學者和學生。

趙周周是中央美術學院的學生,之前他一直以為唐卡繪製的原理跟油畫差不多,但直到親自體驗,才瞭解這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體系。「這裏的畫布、顏料、畫筆都是非常傳統正宗的唐卡畫具,而且老闆也是業內人士,所以能體驗到更加專業、正統的唐卡繪製。」趙周周說,以DIY形式體驗非遺文化,有助於更好地理解文化產品本身的創作意圖、創作心境,能更直觀地領悟鹽野米鬆在《留住手藝》中提出的「手作是有溫度的藝術」。

正如旦增所說,傳承的意義,不僅在於留存傳統,也要尋求與當下生活的連接。當非遺不再遙不可及,而是貼近普通人,走向生活,從而吸引年青人的關注和探索,非遺才會重新進入我們的日常。值得欣喜的是,DIY為非遺傳承探索出了一條新的路徑。(文/圖 記者 德吉央宗 德吉曲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