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構建無障礙社會環境?全國助殘日新京報小記者採訪北京市民

每年5月的第3個週日是全國助殘日。5月18日,在全國助殘日到來前,新京報小記者們走上街頭,深入社區,採訪了北京市民對於如何構建無障礙社會環境的看法與建議。

新京報小記者街頭採訪現場。祖嘉汛 攝新京報小記者街頭採訪現場。祖嘉汛 攝

小記者們先來到了東城區幸福大街附近的一處商業區。在這裏,他們採訪了幾位商家和市民。商家表示,他們非常支持無障礙設施的建設,因為這不僅是對殘障人士的關愛,也是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他們願意投入更多的資金和精力,將店舖改造成更加適合殘障人士消費的場所。

市民韓先生表示,希望在鄉村多建一些助殘設施,幫助偏遠地區的殘疾人。此外,對於如何構建無障礙社會環境,韓先生還提出了四個建議,「一是把助殘列為公益活動的重要內容;二是對助殘設施進行集中規劃;三是做好助殘設施普及情況調研,在助殘設施不夠的地方多建一些;四是要形成倡導助殘的習慣,讓助殘行為能持續發展。」

小記者們又走訪了幸福大街附近的社區,採訪居民們對於無障礙設施建設的看法。受訪的居民們普遍認為,無障礙設施的建設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企業、社區以及每個市民的參與。社區居民李先生表示:「無障礙設施的完善不僅方便了殘疾人,也讓我們這些老年人受益良多。社會應該更加關注殘疾人的需求,為他們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社區視障居民楊先生表示,他在出行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單車、電瓶車等停在盲道上,造成行走不便,希望能對單車、電瓶車佔用盲道現象加以整治。

在採訪過程中,小記者們還特意觀察了北京市的無障礙設施現狀。小記者們發現,近年來北京市在無障礙設施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果,許多公共場所、交通工具等都配備了無障礙設施。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一些老舊小區的無障礙設施不完善、部分公交車的無障礙設施使用不便等。「上公交車時殘疾人很不方便,但我們還沒有特別多的便於殘疾人上公交車的工具。我們可以做一些事情,比如為他們讓道,或在上公交車時給他們搭把手。關於無障礙設施建設方面,我也發現北京地鐵一號線、二號線沒有讓殘疾人可以直接上去的直梯,這對於殘疾人來說很不方便。」小記者王諾依說。

小記者們在採訪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戰。例如,有些市民對於無障礙環境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甚至存在誤解和偏見。對此,小記者們耐性地進行解釋和溝通,努力讓更多人瞭解殘疾人士的需求和困境。

採訪結束後,小記者們紛紛表示收穫頗豐。通過這次採訪,小記者們不僅鍛鍊了採訪實踐能力,更深刻體會到了殘障人士在日常生活中所面臨的困難與挑戰,以及社會各界在推動無障礙環境建設方面所做的努力。小記者們也深刻感受到了無障礙設施建設對於殘障人士的重要性,無障礙設施不僅是殘疾人士生活的必需品,更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小記者們表示,將把這次採訪的經歷和感受分享給更多的同學和家人,呼籲大家共同關注無障礙環境建設事業,為殘障人士創造一個更加友好、便捷的生活環境。

新京報小記者

何昕恬(北京市朝陽區實驗小學左家莊分校)

白梓辰(北京市朝陽區實驗小學左家莊分校)

王諾依(北京市朝陽師範學校附屬小學太陽星城校區)

周熙越(北京市朝陽師範學校附屬小學太陽星城校區)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翟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