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時捷陷「壓庫」風波背後:銷量下滑 純電動跑車正降價促銷

保時捷在中國市場的日子似乎有些難。

日前,有消息稱保時捷部分中國經銷商發起抗議和抵製,準備「逼宮」德國總部。5月27日晚,保時捷中國發佈與全體授權經銷商的聯合聲明。保時捷中國方面表示,通過充分探討將一同尋求有效的方式來積極應對市場變化,在挑戰中發現新機遇;這些討論涉及到諸多層面,包括但不限於商務政策、本土客戶洞察、客戶服務以及電動化轉型等諸多關鍵領域。一位接近保時捷中國的知情人士表示,這說明雙方正在協商。而對於後續是否還會公佈與經銷商的協商進展,保時捷中國方面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不會再回應。

風波背後是保時捷在中國市場銷量下滑。在價格戰中,保時捷也未能「倖免」。5月28日,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走訪及諮詢北京、天津多家保時捷經銷商店發現,包括Taycan在內的多款車型都有不同程度的降價。北京某保時捷經銷商店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目前燃油版Macan有現金優惠,中高配車型含選配、購置稅以及保險等費用的初步報價不超過60萬元。

5月28日,奧緯諮詢董事合夥人張君毅在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其實由於經銷商的盈利性在下滑,所以無論是豪華車還是非豪華車,經銷商和主機廠的矛盾現在是普遍存在的;而保時捷不願意輕易通過用補貼解決問題的方式,而一部分經銷商要求高額補貼,所以造成這個矛盾拖到現在。

陷入「壓庫」風波:雙方正在協商,保時捷稱不會再回應

日前,有博主在社交平台爆料,美東集團等經銷商集團要求保時捷補貼,補貼到新車1個點毛利;百得利集團等經銷商依靠汽車流通協會給保時捷發函,要求補貼4個點毛利。5月27日,新京報貝殼財經聯繫美東集團、百得利集團求證,但截至發稿對方尚未回覆。

而這一消息背後是經銷商集團去年業績的下跌。美東集團2023年財報顯示,去年新車銷售收入、新車毛利及毛利率等業績指標均呈現下降趨勢。百得利集團也同樣如此,淨利潤、毛利、毛利率以及新車毛利率等呈現下降趨勢。財報顯示,美東集團在全國擁有16家保時捷經銷商門店,百得利集團在全國擁有5家保時捷經銷商門店。

實際上,在「價格戰」下汽車經銷商的日子也並不好過。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佈的《汽車經銷商投資人調查報告》顯示,在接受調研的27家經銷商集團(含大型、中型、小型集團)中近三成受訪集團未能在2023年實現盈利,近半數集團盈利下滑。

隨後,有博主在社交平台爆料,保時捷中國為了完成銷售任務,選擇向經銷商壓庫,保時捷中國部分經銷商發起抗議和抵製,部分保時捷經銷商已停止提車,要求保時捷總部給予補貼的同時並且更換相關高管。

據悉,針對此次部分經銷商發起抗議和抵製,保時捷中國曾陸續與各個經銷商集團逐一舉行經銷商集團會議進行溝通,並為1000輛Panamera提供挑車倉儲支持,幫助優化經銷商庫存和現金流。此外,為平衡供需,保時捷中國擬開展調整2024年銷量計劃的可能性研判。

保時捷銷量下跌,終端市場多款車型降價

在這次保時捷中國與經銷商風波的背後是保時捷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下滑。

今年一季度,保時捷在中國市場的銷量為1.63萬輛,同比下降25%。實際上,2022年-2023年保時捷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已連續兩年下滑,分別下滑2.5%和15%,2023年北美地區已經取代中國區成為保時捷最大單一市場。在今年財報會上,保時捷CEO奧博穆解釋稱中國市場的銷量下滑是因為保時捷調整了在中國市場的產品供給,向全球市場調劑。

保時捷銷量下滑或早已埋下伏筆。

2022年5月,「保時捷電子轉向柱減配」風波爆發。此前,由於缺芯問題,保時捷將中國車主的車輛進行減配,把轉向柱電動調節功能減裝為「手動轉向柱」。但後續承諾未兌現轉向柱違約減配,引怒車主引發集體維權。彼時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電子轉向柱減配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品牌口碑和形象。

保時捷電動化轉型緩慢也被認為是在中國市場銷量下滑的原因之一。保時捷目前擁有Taycan和純電動Macan兩款純電車型,純電動Macan在今年4月公佈國內售價,在中國市場其純電動銷量仍主要靠Taycan,但Taycan面臨著來自自主品牌高端電動車型的挑戰。

5月28日,天津某保時捷經銷商店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目前購買Taycan很合適,現款車型優惠力度很大,基本在30個點左右的優惠。另一家天津保時捷經銷商店的銷售人員也告訴記者Tcycan現款車型優惠力度很大,目前Taycan基礎款車型沒有貨,以Taycan 4S車型為例可優惠30萬以上。該銷售人員初步報價顯示,Taycan 4S含選配的價格超137萬,優惠後價格不到100萬。

北京某保時捷經銷商店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目前燃油版Macan有現金優惠,中高配車型含選配、購置稅以及保險等費用的初步報價不超過60萬元。她表示目前純電動Macan店裡沒有現車。環京地區保時捷經銷商店的銷售人員表示目前Panamera也有現金優惠,現金優惠大概在18萬-20萬不等,具體還要看車型和選裝的配置。

張君毅表示,從全球來看,保時捷的電動化其實相對激進,但在中國市場還遠不夠,保時捷沒有用中國用戶的思維去造車,但它百分之三十左右的車主還在中國,保時捷需要反思自己該怎麼服務好這些客戶。在張君毅看來,目前中國市場走的電動化道路與全球市場並不一致,保時捷有沒有決心為中國市場專門開發電動化車型也是關鍵。

此外,張君毅表示,由於購買力、消費者意願等原因,保時捷所在的豪華及超豪華市場呈現下滑趨勢。他表示當中國汽車市場處於卷價格、卷配置的情況下,跨國車企反饋不夠快的話也會導致消費者出現延遲購買的心態。

對於銷量的下滑,5月27日保時捷中國方面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保時捷一直堅持「質大於量」的原則,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同時與經銷商夥伴實現共贏發展。

保時捷全球執行董事會成員、負責銷售與市場的馮佩德在今年北京車展期間表示,自去年以來,保時捷在中國汽車市場的確面臨不小的壓力。我們認為2024年這種壓力可能還會持續,但我們對中國車市始終充滿信心。

而對於保時捷如何挽救在中國市場銷量下滑的頹勢,張君毅表示,一是和經銷商進行溝通,給出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政策;二是管理方式和團隊進行適當的調整,化解問題;三是對中國市場的產品需求進行解讀設計,進一步本土化。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王琳琳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