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解放75週年紀念日,呂其明等老藝術家動情講述「我與上海」

隨著《紅旗頌》最後一個音符落下,上海大劇院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持續了近一分鐘。前一天剛度過94歲生日的著名作曲家呂其明從座位上起身,向台上的演奏家豎起大拇指,並激動地向熱情的觀眾致意。昨晚,上海愛樂樂團在上海大劇院以大型音樂會的形式,推出一場全新編排的「紅色情懷」文藝黨課,該演出也是「光榮之城」2024上海紅色文化季之紅色舞台作品展演活動之一。「我深深地愛著上海這座城市,我的生命里融入了難以割捨的上海情結。」呂其明動情地說。

在上海解放75週年紀念日之際,上海愛樂樂團奏響多部深入人心的經典作品,不僅讓市民們近距離感受到交響樂的藝術魅力,更讓紅色力量浸潤人心。演出中,熱烈的掌聲多次響起——致音樂,致耄耋之年的藝術家,致紅色基因流淌的上海!

媽媽把煮熟的雞蛋塞給戰士們

「1949年,上海解放的時候,我7歲,小學二年級,也許是上海第一批戴紅領巾的少先隊員。」著名作曲家金複載率先登台,「我成長在上海,始終努力汲取這個城市海納百川、追求卓越的精神。我為生長在這個光榮的城市而感到驕傲。」

1949年5月27日清晨,家住四川北路大橋大樓的奚其明和母親打開廚房後門,看見疲憊的解放軍戰士抱著槍,整齊地睡在大樓迴廊上。奚其明陪著媽媽把煮熟的雞蛋塞給了戰士們。「上海人民以這樣的方式歡迎自己的子弟兵。上海,我愛她!」

整場文藝黨課帶領觀眾在紅色旋律中感悟上海城市精神,集中展現了老一輩音樂人把心交給祖國的赤子情懷,和新時代文藝工作者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音樂會曲目編排獨具匠心,涵蓋了呂其明、金複載、奚其明三位作曲家的六部經典作品,包括呂其明改編的鋼琴與樂隊《紅旗頌》、重新修訂的管絃樂序曲《雷雨》和絃樂小品《喜悅》,金複載的《喜馬拉雅隨想曲》、二胡協奏曲《春江水暖》,以及奚其明的抒情音詩《嚮往》。

歷史上,上海愛樂樂團孕育和誕生了諸多紅色經典,「七一勳章」獲得者呂其明創作的《紅旗頌》更是起源於上海愛樂樂團的團址(武定西路1498號),這也是樂團常演不衰的經典之作。他用極具歷史畫面感和民族史詩性的交響音樂,奏響了中華民族的時代強音。

《紅旗頌》黑膠唱片即將發行

昨晚的演出中,鋼琴與樂隊《紅旗頌》由鋼琴家孔祥東擔綱獨奏,而《春江水暖》則由二胡演奏家段皚皚傾情呈現。首演的新版管絃樂序曲《雷雨》是呂其明第一次用現代派作曲技法,將戲劇衝突轉化為音樂,在《雷雨》劇本發表90週年之際帶領觀眾重新走進經典。

管絃樂序曲《紅旗頌》自1965年首演以來,已經走過近60年的歷程,成為了中國音樂史上的經典之作。這部作品深情描繪了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第一面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情景,旋律激昂、節奏雄壯,成為新中國樂壇的標誌性作品。在2019年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誕生54年的《紅旗頌》終於定稿——這是呂其明送給祖國和人民的禮物。

據悉,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5週年,上海愛樂樂團計劃在國慶節前將《紅旗頌》的八個版本整合成一套雙黑膠唱片並出版發行。這八個版本不僅涵蓋了多種樂器組合,還展現了各異的演奏風格,旨在全方位呈現《紅旗頌》的豐富內涵與多元魅力,使聽眾能夠深刻領略到這部經典之作的絢麗多彩。

文:王筱麗

圖:張挺 攝

編輯:李婷

責任編輯:邢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