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80後、90後、00後,他們都在干同一件事

如何以初心守護、以創新傳承

讓非遺走出歷史、走進當下、走向未來

一起來看看

這些80後、90後、00後的故事

傳承人物:郭娟

隴上非遺:甘穀麻鞋

00:00/00:00

設為列表圖

郭娟,「80後」

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甘穀麻鞋的傳承人

2008年夏天,因男友送的一雙甘穀麻鞋

郭娟萌生出了開起網店賣麻鞋的念頭

如她所想,麻鞋涼爽透氣 穿起來又輕便舒適

銷量相當不錯

2011年郭娟和男友在甘穀開辦了

甘肅雅路人麻編工藝製品發展有限公司

隨著電商的發展,麻鞋的銷量越來越好

郭娟招收當地婦女製作麻鞋部件

解決了很多「陪讀媽媽」的就業問題

△當地婦女在院子裡製作麻鞋 △當地婦女在院子裡製作麻鞋

同時,郭娟還專心在產品上做文章

設計高顏值的麻鞋新款式

還加入年青人喜愛的元素

一改之前僅有老一輩

知道麻鞋、愛穿麻鞋的傳承窘況

△「雅路人」亞麻拖鞋△「雅路人」亞麻拖鞋

從最初的網銷麻鞋

到如今的傳承製鞋技藝、傳播麻鞋文化

郭娟說

是因為一雙麻鞋成就了現在的我

也牢牢地把我的心拴在了甘肅

傳承人物:阮熙越

隴上非遺:蘭州刻葫蘆

00:00/00:00

設為列表圖

阮熙越,蘭州85後

家中幾代祖傳刻葫蘆

阮熙越從小耳濡目染

在母親指導下

成長為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阮氏微雕葫蘆技藝傳承人

阮熙越接過長輩的衣缽後

開授體驗課、辦沙龍

讓更多人體驗非遺製作

進校園、上市集

展示微雕葫蘆的製作工藝

更新作品畫風

迎合年青人的消費口味 

△阮熙越正在教孩子們刻葫蘆△阮熙越正在教孩子們刻葫蘆

在阮熙越的不斷嘗試和努力下

如今的微雕葫蘆有了新面貌

從雕刻圖案看

多了動漫人物這類自帶流量的題材

從使用性看

既有功能類的錢袋子、香薰蠟燭、儲物籃

又有用來搭配服飾的葫蘆手鏈、葫蘆配飾 

△阮熙越將「綠馬」等社會熱點創新融入刻葫蘆,製作出茶葉罐,增加其實用價值。△阮熙越將「綠馬」等社會熱點創新融入刻葫蘆,製作出茶葉罐,增加其實用價值。

阮熙越說

會繼續「壘山」,繼續「破局」

以刻葫蘆為窗口

打破外界對「非遺」的刻板印象

傳承人物:徐寧

隴上非遺:邵家班子杖頭木偶戲

徐寧,張掖90後

省級非遺項目——邵家班子杖頭木偶戲

市級代表性傳承人

杖頭木偶在當地又被稱為「肘娃娃」

過去的婚喪嫁娶、歲時節慶

常有杖頭木偶戲演出

近年來,關注木偶戲的人越來越少

有時一場演出下來觀眾寥寥無幾

徐寧琢磨

如何才能讓古老的藝術煥發出生機

經過兩年多時間的鑽研

徐寧把變臉和吐火融入杖頭木偶戲中

表演節奏緊湊 富於變化

越來越受歡迎

不僅如此

他還設計了飛天形象木偶、裕固族舞蹈木偶

不斷融入甘肅地域和民族特色

持續增添非遺文化的魅力

近年來

徐寧經常走進校園、鄉鎮社區進行義務演出

他說,通過進校園來傳承

孩子們就是很好地傳承者

傳承人物:張煜琛

隴上非遺:慶陽香包

香包,除了端午節佩戴

還能玩出什麼花樣?

慶陽95後小夥兒張煜琛和母親劉蘭芳

結合香包繡製技藝開發胸針、耳環、生肖掛件

讓流傳千年的民俗技藝

走入當代年青人的日常生活

劉蘭芳是慶陽香包繡製省級傳承人

中國民間刺繡藝術大師

多年來,她和大女兒張煜瑤專攻繡製

小兒子張煜琛同樣作為非遺傳承人的後代

則致力於產品創新 

△劉蘭芳指導當地婦女製作香包。受訪者供圖劉蘭芳指導當地婦女製作香包。受訪者供圖

傳統慶陽香包個頭大,造型古樸

對年青人而言不方便在日常中佩戴

為此,張煜琛和刺繡師傅一塊改良

將大個頭的螃蟹香包按比例縮小設計成胸針

一上架就售罄了

結合近年來的漢服熱

他們還開發了便攜香囊、刺繡耳墜

成為漢服愛好者的心頭愛 

△張煜琛設計的香包產品。△張煜琛設計的香包產品。

「未來,我希望年青人能像佩戴潮流飾品那樣,

佩戴我們的慶陽香包。」

張煜琛相信,那一天不會來得太晚。

傳承人物:李婕

隴上非遺:掐絲琺瑯畫

「00後」李婕

李海明隴派琺瑯藝術第四代傳承人

和父親一起肩負起

傳承發揚掐絲琺瑯畫技藝的重任

△2023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李婕為參觀者介紹展品。2023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李婕為參觀者介紹展品。

只要一坐在工作台前

李婕就會從周圍的熱鬧中抽離出來

她的世界,只剩下眼前的掐絲琺瑯作品

以及手邊的工具

△李婕(左一)和小夥伴們創作掐絲琺瑯畫。受訪者供圖 李婕(左一)和小夥伴們創作掐絲琺瑯畫。受訪者供圖

為了讓更多網民瞭解「隴派」掐絲琺瑯畫

的藝術魅力以及精湛的技藝

李婕開始拍攝小影片和開展直播

父親藝術館中的一隅

也被她開闢成「手工體驗區」

讓感興趣的人來親自嘗試

此外

李婕同一些95後、00後的夥伴們

組成「文創小組」

思索起了「掐絲琺瑯年輕化」的課題

向敦煌壁畫借靈感

向家鄉河山借靈感

向國潮借靈感……

李婕和團隊將這些想法轉換成掐絲琺瑯畫

以及鏡子、手機殼、小音箱等

各類掐絲琺瑯文創產品

讓「隴派掐絲琺瑯工藝在不斷傳承與創新中

煥發出新時代的勃勃生機

△圖為甘肅省掐絲琺瑯壁畫代表性傳承人李海明的作品展覽現場。圖為甘肅省掐絲琺瑯壁畫代表性傳承人李海明的作品展覽現場。

【短評】

千載非遺韻,俯仰皆文明。匠人手作不疾不徐,不矜不伐,於沉寂中孤守,於浮華中煉心。

甘穀麻鞋、慶陽香包、蘭州雕刻葫蘆、杖頭木偶戲、 掐絲琺瑯畫……一招一式,一墨一筆,一篆一刻,循環往複,成就一幅作品,如一次修行。

隴上非遺,縱橫間的細膩與寥廓,滲透著匠者擇一事做一生的執著,如今正在被源源不斷地注入年青人的熱愛與活力,煥發出新的時代光彩。

技藝是虛無的,因為它藏於匠人之手,匿於繭痕之間。技藝又是永恒的,因為總有一代又一代「守藝人」為它奉獻青春、力量與智慧,守正創新,矢誌不渝

大美由心,致敬年輕的匠者。

整合撰寫:王瑞

新甘肅客戶端據甘穀縣融媒體中心、新天水、奔流新聞、每日甘肅網、新華社、知乎、中國青年報、北青網、甘肅青春調頻微信公眾號、人民日報、中國甘肅網、中國新聞網、甘肅省非遺保護中心、蘭州日報等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