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衛導演《繁花》6月3日TVB開播,勾起香港觀眾懷舊思緒

新京報訊 內地熱播劇《繁花》將於6月3日登陸TVB翡翠台,成為該劇在內地以外全球地區電視平台首播的第一站,並設有普通話主聲道及上海話次聲道,讓觀眾沉浸式感受劇中上世紀90年代上海氛圍。電視劇《繁花》改編自上海作家金宇澄獲茅盾文學獎的同名小說,由王家衛執導,在王家衛餘韻悠長的鏡頭中回溯那個黃金時代,帶觀眾循著二十世紀末的風韻,跨越時空看見時代沉浮間的城、家、人縮影。

王家衛導演的《繁花》將在香港TVB翡翠台開播。

雙城遙望,繁花綻香江

導演王家衛在《繁花》劇集花絮中說:「在我以前的電影里,我在香港看到了上海;在這劇里,我在上海看到了香港。」

一部《繁花》,雙城記。香港和上海是王家衛的作品中難以剝離的兩座城市,這次在他的鏡頭裡,《繁花》的故事發生在層疊入夢的上海灘,愛恨情仇在一條黃河路上輪番上演,細細品味一幀一幕依稀流轉著港式的餘韻,一層記憶濾鏡籠罩在世俗男女的身上,改革開放初期的外貿競爭、股市風雲浪潮湧動……而同一時期的香港也正處於黃金時代,經濟發展如日中天,香港人在時代中拚搏沉浮的模樣,也能從《繁花》描繪的眾生相里窺得一二。時代的車輪碾過街巷,頻頻躁動,串聯起了兩座城市的聲息共振。

正是因為兩座城市存在的共同記憶,《繁花》的故事能勾起許多香港觀眾的懷舊思緒,看見一個時代的縮影。TVB也借此機會搭起香港和內地的文化交流橋樑,再度築牢兩地文化橋樑,增強兩地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繁花》展現了一個時代的縮影。

多元題材,共抒兩地情

千禧年開始,TVB一直有著外購內地劇的傳統,一是能夠滿足香港觀眾對優質劇集的多樣化需求,同時通過影視作品讓兩地觀眾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增強兩地的文化聯繫。

2000年開始,TVB翡翠台黃金時段就不乏播出眾多內地劇,其中包括《康熙微服私訪記》《鐵齒銅牙紀曉嵐》《少年包青天》等,題材大多局限於歷史古裝劇。現如今,TVB在外購內地劇的題材選擇上有了多元轉變。除了古裝劇之外,家庭倫理、青春偶像、仙俠、懸疑等國產影視題材也越發獲得香港觀眾的青睞。TVB的螢幕上也出現了不同的身影,例如,仙俠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聚集內地強大藝人陣容,用年輕化的表達方式刻畫東方古典神話;家庭劇《幸福一家人》聚焦小家溫情,從家的角度喚起兩地觀眾的情感共鳴,再到這次引入的《繁花》展現改革開放的時代縮影,牽起兩地情緣共同懷念90年代。TVB秉持與時俱進的態度擁抱新題材,以滿足不同圈層觀眾的多樣化需求,主動承擔起兩地文化交流傳播的社會責任,在創新浪潮中尋找更優解。

在關注兩地文化交流之餘,TVB還不斷拓展國產影視出海的版圖。近年來,TVB在影視出海領域積極與內地合作,憑藉自身在全球市場的傳播力、內容製作能力和藝人資源,強強聯合共同探索華流出海新路徑,肩負影視行業引領者的地位與擔當。2023年,一部田園治癒劇《去有風的地方》獲TVB青睞,同年四月,TVB組建的亞洲頂尖新媒體平台MyTV Super上線劇集,收穫了一大批海外觀眾的關注和喜愛,也為該劇進一步打開海外市場打下基礎。除此之外,《長風渡》《夢華錄》等內地熱播劇集在「出海」之路上均有借力於TVB作為內地優秀影視內容「第一中轉站」的身份,蓄能發力成功「走出去」,在國際版圖上印下華流的足跡。

編輯 佟娜

校對 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