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丨西方的「中國產能過剩論」與市場經濟原則相悖——訪斯里蘭卡知名國際問題專家拉納拉賈

新華社科倫坡5月30日電專訪:西方的「中國產能過剩論」與市場經濟原則相悖——訪斯里蘭卡知名國際問題專家拉納拉賈

新華社記者伍嶽 陳冬書

斯里蘭卡知名國際問題專家、斯里蘭卡「一帶一路」組織創始董事亞西魯·拉納拉賈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優質產能給斯里蘭卡帶來了很大幫助,特別是在帶動經濟增長和增加就業方面產生巨大助益,西方所謂「中國產能過剩論」完全是出於貿易保護主義的政治操弄,與其標榜的公平競爭和市場經濟原則相悖。

在廣西柳州市上汽通用五菱精益智造工廠拍攝的等待下線的整車(5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金皓原攝在廣西柳州市上汽通用五菱精益智造工廠拍攝的等待下線的整車(5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金皓原攝

拉納拉賈認為,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領先地位源自比較優勢,符合更有效配置全球資源的市場規律。他說,中國的技術優勢和供應全球市場的產能為發展中國家推廣了綠色和可持續技術,有利於全球實現綠色轉型,對於全球技術創新和實現氣候目標至關重要。而美國等鼓吹「中國產能過剩論」,是在阻礙這些正常的市場行為,是一種「道德錯誤」。

回顧斯中合作歷程,拉納拉賈非常感慨,「斯中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合作使斯里蘭卡民眾受益匪淺,改善了交通、能源安全、醫療服務、農業發展和經濟增長」。他說,斯里蘭卡渴望擴大與中國全方位合作,雙方在許多領域互利共贏,合作潛力巨大。

 這是3月28日拍攝的斯里蘭卡漢班托塔港(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徐欽攝 這是3月28日拍攝的斯里蘭卡漢班托塔港(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徐欽攝

他說,斯中兩國可在海洋資源開發、製造業投資、物流和自動化技術以及金融、服務等行業開展合作,中國可以為斯里蘭卡帶來更先進的技術、設備、經驗以及管理模式。「通過重點領域合作,斯里蘭卡可以與中國進一步深化夥伴關係,兩國也可以實現經濟增長和共贏發展,造福兩國民眾,一起為地區穩定與繁榮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