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品牌卡莫瑜伽宣佈永久閉店,商家跑路錢能要回來嗎?

央視新聞6月2日消息,5月22日,一則休業通知張貼在北京市多家瑜伽館門前,這家涉及十幾個連鎖門店的瑜伽館,前一天還在正常營業,第二天就突然關門休業。

5月22日一早,本打算約一堂瑜伽課的王女士,卻突然發現約課平台上一片空白,取而代之的是一則休業通知。王女士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成為會員還不到一個月,這家店就關門休業了。4月25日在店員的推銷下,王女士還交了11980元辦理了年卡,而這張年卡至今還沒來得及使用。

記者看到,《休業通知》中這樣寫道,從5月22日起休業調整,會員權益將自動延期,與商場以及相關投資公司深度溝通,各方面達成一致之後,再通知具體的開業時間,還留下了聯繫電話。

消費者王女士:那個電話是永遠打不通的,要麼佔線,要麼就是無人接聽,打了無數次,都是打不通的。

王女士告訴記者,她所在的瑜伽館的會員有上百人。在自發組織的維權群中,會員登記的受損金額大多在萬元以上。

就在這家瑜伽館的會員們焦急氣憤的同時,其名下的多家門店門口,也都出現了同樣的一紙通知,無人在店、大門緊鎖,讓前來問詢的會員們吃了閉門羹。

那麼這家連鎖瑜伽館究竟有多少門店關門休業了呢?記者通過一些生活服務信息平台搜索「卡莫瑜伽館」,發現搜索的14家卡莫瑜伽館都顯示為「暫停營業」狀態。

隨即,記者走訪調查了北京多家卡莫瑜伽館,這些門店幾乎都是大門緊鎖,店門口都張貼著一張寫有同樣內容的通知,公佈的聯繫電話也同樣都是無人接聽。

記者在與卡莫瑜伽的工作人員多次溝通後瞭解到,在事發前,卡莫瑜伽的教練已被拖欠了3個月的薪金。

儘管已經拖欠員工三個月的薪金,但在記者調查中發現,在關門休業的當月,卡莫瑜伽多家門店還開展了多輪的促銷活動。一些門店直到5月20日,仍在通過各種方式銷售會員卡。

消費不了的會員卡,進不去的會員店,要不回來的預付款,不僅侵犯了消費者的權益,也在打擊著人們的消費信心。目前,已有不少卡莫瑜伽會員開始通過法律途徑維權,但由於涉及金額龐大、人數眾多,維權之路顯然並不平坦。

就在消費者焦急等待處理結果的時候,昨天這家連鎖瑜伽館在公眾號發出了最新回應,回應稱因公司資金鏈斷裂,宣佈永久閉店。對於會員未消費課時折算的金額,公司目前沒有退費補償能力。該公司的初步解決方案提出,會員可自願選擇到3家瘦身塑形、美容企業進行轉卡消費。記者也將繼續關注事件的進展。

近年來,像這樣的預付費問題並不是個例。前不久,在廣西南寧,一家名為靈曼舞社的培訓機構突然發佈通知,聲稱要閉店,這讓學員、老師都慌了神。

這家培訓機構的學員胡先生介紹,他交了3880元學習舞蹈課程,但還有五十多節課沒上,門店負責人就突然在群裡發佈通知,稱門店暫停營業。隨後胡先生瞭解到,這家舞社的另外4家門店都已暫停營業,這讓舞社的工作人員也感到措手不及。

舞社學員提供的群聊截圖顯示,群內一則通告稱,因為盲目擴張和經營問題,靈曼舞社暫時閉店,但公司沒有跑路,仍在積極尋找合作舞房承擔大家賸餘的課時。但幾天后舞社負責人直接失聯跑路,大量學員的學費打了「水漂」。據瞭解,這家舞社幾家分店有學員上千人,涉事金額上百萬。

廣西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消費指導與質量監督部主任李競瑩:培訓類、健身類容易出現的消費陷阱是,商家發現經營出現困難的時候,就會搞起促銷套路來誘導消費者去充值,等充完值之後,商家就變更法人,而變更法人之後就關門捲款跑路,之後這個商家可能就換了一身馬甲,又到別的地方重新申辦了一個新的企業,繼續開展這種消費套路。

廣西消委會介紹,還有很多消費者被商家忽悠辦理預付卡,開卡後商家卻將笑臉變黑臉,對一些服務項目偷換概念,或者服務時敷衍了事。

中國消費者協會近日發佈的《2023年預付式消費領域消費者權益保護報告》指出,預付式消費問題主要集中體現為經營者違規辦卡、經營者服務承諾兌現差及變相漲價、消費者辦卡容易退費難、經營者跑路消費者挽回損失難等方面。消費領域法律專業人士認為,合約不健全是維權難的因素之一。

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比如說我交錢辦卡之後,商家隨意去降低服務的質量,或者說提高價格。出了問題去維權的時候,雙方又沒有書面的合約,雙方關於責任根本就分不清。

搭建預付監管平台,健全退費機制

近年來,預付費消費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消費過程中存在的降低商品或者服務質量、擅自變更經營場所等不兌現承諾的行為也隨之高發,一旦發生糾紛,消費者的權益難以得到有效保障。而商家突然跑路,預付費打了水漂,這是令消費者最頭疼的問題,也是解決預付費侵權的關鍵。為了最大限度保護消費者的資金安全,各級政府都在積極探索解決方案。

北京市石景山區作為全國首個試點,搭建的預付式消費信用監管和服務平台,將預付式消費頻繁的教育、餐飲、美容美髮等行業納入重點監管,對開展預付式消費的經營企業全部採取專用存款賬戶管理。

其中,培訓類機構資金監管比例為100%;餐飲、商超、零售、居民服務行業,預收資金超過50萬元的企業,資金監管40%;托育機構預收消費者資金金額一次性超過20000元的,資金監管比例在50%以上。

在北京市石景山區預付監管平台運行後,一家經營了27年的教育培訓機構突然宣佈倒閉,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發佈消息,「由於經營困難,將無法繼續提供教學服務,可能無法滿足退費要求。」此後,這家培訓機構分佈在全國的500餘個校區紛紛停課歇業,在北京經營的32個校區面臨倒閉,其中就包括北京石景山魯穀校區。

北京市石景山區預付監管平台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當時先後有3名家長是通過石景山區預付監管平台購買了該培訓機構課程,預付費用共計114000元。培訓機構倒閉後,在平台的協調下,這3名消費者成功拿回了全部預付費用。

這就是石景山區「預付監管」小程序,納入監管的企業必須通過該平台對外銷售預付卡,銷售之前還必須與消費者簽訂合約。

北京市石景山區預付監管平台運維負責人程曉磊:平台上我們強製要求商戶在發這個卡的時候,填寫行業示範合約的這個空,比如說我的課時費是多少錢,餐飲的這個卡是多少錢,贈送多少錢,寫得很清楚,包括退賠的責任,權、責、利寫得很清楚。發佈出來之後這張卡就已經是帶著合約的卡了,消費者購卡的時候,也可以先去查看這個合約,那麼查看合約沒有問題之後,可以選擇購卡。

據瞭解,北京市石景山區預付式消費信用監管和服務平台自2020年9月上線運行以來,石景山區已有95%以上的備案發卡企業納入監管範圍,覆蓋發卡企業一千餘家,消費金額累計11億元。

北京市石景山區市場監管局消費者權益保護高高長王東波:覆蓋了教育、商超、體育、娛樂、餐飲等行業,截至目前,我們通過平台已經排查出巨人教育事件、世紀悅途事件等9個風險點,通過平台我們成功地化解了消費糾紛,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300餘萬元。

記者在調查中瞭解到,不僅是北京市石景山區,全國各地針對預付費消費存在的問題,都在不斷探索解決辦法。

多地加大立法保護,規範預付費經營行為

多地加大立法保護,山西、深圳等地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對預付式經營者行為、預收資金監管等作出了具體規定,山東聊城對單用途預付卡經營者強化公告、通知義務。

教育部等六部門落實加強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監管工作要求,北京、上海、江蘇、貴州等地加大對單用途預付消費卡的管理,通報典型案例,探索源頭治理。

前不久,廣西上百名消費者在店員的推銷下,購買了瑪奇朵影樓推出的「一年有效」預付套餐。結果沒到四個月,這家影樓店就更了名,店主也換了人。新接手的雲野工作室又重新推出了79元的攝影套餐,吸引了許多顧客購買,但是直至關店時,也沒有兌現完成相應的套餐服務。

在當地市場監管部門積極介入後,很多消費者陸續挽回了經濟損失。

廣西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市場監管局莫璿:調解成功的大概是在16件到20件左右,大概寄回的成品是一百三十多件,但是涉及的人應該在三、四十人。我們繼續跟蹤,如果依然沒有辦法履行,我們將依法進行相應的處置。

消法實施條例,強化預付費經營者義務

記者瞭解到,今年7月1日即將實施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里重點強化了預付費消費活動中的經營者義務,其中明確規定:

經營者以收取預付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應當與消費者訂立書面合約,約定商品或者服務的具體內容、價款或者費用、預付款退還方式、違約責任等事項;

經營者未按照約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履行約定或者退還預付款;

經營者決定停業或者遷移服務場所的,應當提前告知消費者,繼續履行義務或者退還未消費的預付款餘額。

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條例明確規定,經營者以預付費的方式來提供商品和服務的,必須要跟消費者去簽訂書面的合約。如果要遷址,要換一個地方經營,要提前30天告知消費者,要讓消費者事先充分知情。

市場監管部門強調,預付費消費是一種商業模式,涉及各行各業,教育、體育、文化旅遊、衛生健康、交通運輸等有關部門也都有相應的職責,應在各自的領域內加強日常監管,查處違法行為,處理消費投訴。

中國消費者協會投訴部副主任郭耀宗:這種消費方式近年來在商業零售業,比如美容、美髮、健身、餐飲以及娛樂等行業普遍使用。即將實施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也為預付式消費設立了專門的罰則,明確相關的違法行為由各有關行政部門進行處罰,形成經營者守法、行業自律、消費者參與、政府監管和社會監督相結合的共同治理體系。

預付費消費具有付款在先、消費在後的特點,消費者權利的實現有賴於經營者的信用及經營情況,具有較高的不確定性或風險性,不僅涉及各行各業,而且還涉及有關法律法規不健全、監管部門和監管職責不夠明確等問題。值得期待的是,國家高度重視預付費消費出現的諸多問題。一大批強監管、強規範的法律法規和規範制度正在醞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