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溫和上漲、PPI明顯回暖,下階段國內物價走勢如何?
6月12日,國家統計局公佈數據,5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保持溫和上漲,同比上漲0.3%;環比下降0.1%。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明顯回暖,同比下降1.4%,創下2023年2月以來最小跌幅;環比上漲0.2%,改變此前6個月的連續跌勢。
CPI溫和上漲,「豬週期」上行悄然開啟
5月,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0.3%,漲幅與上月相同;環比下降0.1%。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認為,上述數據表明,5月消費市場運行總體平穩,CPI環比下降主要為季節性因素,其降幅仍略小於近十年同期平均下降0.2%的水平。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6%,繼續保持溫和上漲。

6月12日,山東青州,消費者在一家超市選購商品。圖/IC photo
5月份,CPI環比由上月上漲0.1%轉為下降0.1%。其中,食品價格與上月持平,非食品價格下降0.2%。
食品中,受南方暴雨天氣、夏季產蛋率下降和生豬產能調減等因素影響,鮮果、雞蛋和豬肉價格分別上漲3.0%、2.7%和1.1%;市場供應較為充足,蝦蟹類、牛肉和鮮菜價格分別下降4.3%、3.6%和2.5%。最終,食品價格與上月持平。
非食品價格變化比較明顯,環比由上月上漲0.3%轉為下降0.2%,影響CPI環比下降約0.14個百分點。其中,小長假後出行熱度季節性減退,飛機票、交通工具租賃費和長途汽車價格分別下降9.4%、7.9%和2.7%;受國際油價變動影響,國內汽油價格下降0.8%。
豬肉價格的變化值得關注,5月份,豬肉價格環比上漲1.1%,同比上漲4.6%,一改此前跌勢。新京報記者注意到,豬肉價格自今年4月份開始止跌,當月豬肉價格環比持平,同比上漲1.4%,5月價格進一步上漲。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資深研究員馬泓表示,國內「豬週期」上行階段已經再度悄然開啟,在生豬產能調減影響下,能繁母豬存欄量繼續減少,同時市場需求改善,預計接下來豬肉價格將在「豬週期」推動下進一步走升。
PPI回暖,同比創下一年多以來最小跌幅
5月份,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同比下降1.4%,漲幅比上月收窄1.1個百分點;環比由上月下降0.2%轉為上漲0.2%,改變了前6個月連續下降的趨勢。
董莉娟表示,PPI同比、環比雙雙回暖,主要原因是部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行,以及國內工業品市場供需關係改善等。馬泓則分析認為,5月生產資料價格全面回升是推動PPI環比回正的主要因素。
5月份,生產資料價格環比由上月下降0.2%轉為上漲0.4%。同比來看下降1.6%,但跌幅較4月收窄1.5個百分點,創下2023年2月以來的最小跌幅。

5月9日,安徽蒙城,一家汽車生產企業總裝車間里,工人正在流水線上裝配汽車。圖/IC photo
馬泓表示,5月全球局勢複雜,美聯儲保持高息利率環境,國際航運價格及有色金屬價格持續上漲。受此影響,與有色金屬相關行業價格均有上漲。與此同時,國內煤炭主產地供應偏緊,時值「迎峰度夏」,補庫需求陸續釋放,煤炭相關行業價格上漲,此外,大規模設備更新等政策逐步落地見效,鋼材市場預期向好,也帶動相關行業價格上漲。
馬泓同時指出,房地產相關的主要工業品物價繼續承壓,加工工業PPI同比下降2.6%,累計同比下跌3.2%,跌幅顯著大於整體水平。耐用消費品類同比下跌1.8%,是拖累生活資料PPI的最主要因素,建築建材、水泥等價格持續走低。
專家:預計剪刀差將快速收窄
5月價格剪刀差(CPI-PPI)同比為1.7%,較4月收窄1.7個百分點,連續第3個月高位回落,且收窄速度有所加快。
馬泓指出,本月價格剪刀差收窄主要「歸功」於PPI同比向上反彈的速度明顯加快,CPI同比則相對穩定。這表明工業企業生產有所加快,對消費需求復甦和利潤改善更為敏感。
一方面,國際初級資源品價格及航運價格走高,推動國內相關製造業出口企業有提價和提升產能利用率的意願;另一方面,國內財政發力加快,貨幣政策有效配合,推動企業融資成本下降,企業加快對新興產業的投資佈局,使得工業產出缺口回升。不過,考慮到房地產銷售和投資仍然延續下行態勢,與之相關的耐用消費品價格承壓,仍會拖累整體物價。
展望6月,馬泓認為,翹尾因素將拉動CPI同比上漲0.2個百分點,食品價格有望在「豬週期」推動下進一步走升,非食品價格則總體保持溫和上漲態勢,預計6月CPI環比、同比均保持上漲。PPI方面,考慮到低基期因素、輸入型通脹壓力依舊,預計6月PPI同比為-1.0%,跌幅進一步收窄,價格剪刀差將持續收窄至1.5%,供需結構更加趨於平衡。
新京報記者 薑慧梓
編輯 陳靜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