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素金聲|上調預期,國際機構集體看漲2024中國經濟

5月29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宣佈上調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0.4個百分點至5%。聯合國5月中旬發佈報告,對中國經濟增長率的預測由今年1月的4.7%上調至4.8%。4月以來,亞洲開發銀行、摩根士丹利、高盛、瑞銀等國際金融機構紛紛上調對中國經濟增速的全年預期。

國際機構集體看漲中國經濟,並不令人意外。

宏觀數據充分呈現中國經濟回升向好態勢——

「基本盤」保持穩定。一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3%,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運行良好,增長、就業、通脹、國際收支四大宏觀指標總體穩定。進入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等多項主要經濟指標繼續回升,「穩」的基礎不斷夯實。

結構趨優、質效向好。4月份,規模以上裝備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數別增長9.9%、11.3%,佔全部規上工業的比重均持續提升。即時零售、直播帶貨等新模式快速發展,1-4月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1.5%。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太陽能電池等新能源產品產量分別增長39.2%、12%和11.1%。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成長,綠色轉型紮實推進,經濟結構持續優化,「進」的形勢愈發明顯。

「製造業增速超出預期」「出口需求走強」「旅遊業強勁反彈」「最近宏觀數據一直很穩固」……在評級報告中,國際機構正是基於年度開局的飄紅數據,對中國經濟全年增長做出樂觀賽前分析。

宏觀政策有力穩定市場預期——

宏觀政策是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的重要手段,是提振市場信心的重要方面。

今年以來,財稅政策適度加力,貨幣政策發揮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強化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滿足實體經濟融資需求;與此同時,精準施策推動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取得新進展,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短期與中長期調控目標兼顧,逆週期和跨週期調控手段並舉,政策綿綿發力,為市場送來「定心丸」。

「中國政府出台的多項政策,旨在引導房地產市場轉型,支持保障性住房貸款,以及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等措施,將有效推動中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寬鬆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有望在短期內支持經濟產出;從長遠來看,加強政策支持有望促進製造業投資,尤其是新興行業」……國際機構對中國宏觀政策效應的持續釋放抱有積極預期。

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贏得更多「信任票」——

4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向世界宣示「要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決心。

《紮實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行動方案》等文件接連出台,對服務業擴大開放作出重要政策安排;積極擴大AEO國際互認合作,促進全球貿易便利;持續擴容免簽「朋友圈」……中國不斷以更高水平的開放鏈接世界,提供更多合作共贏的機遇。

一季度,外國人來華數量較去年同期增長3倍多;「五一」假期入境遊客達177.5萬人次。1-4月,全國港口完成外貿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長9.1%,中歐班列發送貨物量同比增長11%;全國新設立外資企業同比增長19.2%,公募、私募等外資機構加速「搶灘」中國市場……「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人流、物流、資金流川流不息,中國經濟的澎湃活力,被經濟數據印證,更被世界「沉浸式」感知與共享。

「中國在2024年到2025年將貢獻亞洲發展中經濟體增長的46%」「2024年到2029年中國在全球新增經濟活動中的佔比將達到21%左右」……國際機構認為,中國經濟的穩健增長,將為全球經濟的復甦和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當前,外部不穩定不確定性上升,世界經濟復甦動能不足,但中國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仍然擁有很多有利條件:企業效益和預期好轉,消費者信心回升,市場活力增強;產業向「新」向「綠」,改革縱深推進,經濟發展內生動力不斷激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落地,加上前期實施的增發國債、降息降準等政策,宏觀政策效力有望持續釋放……這些都增強了中國經濟的活力和韌性。穩紮穩打,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中國仍將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貢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