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遊客不再偏愛歐美日韓,開始轉向中東

來源: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 齊倩]孫伊恩(Ian Sun,音譯)是中國上海人,今年早些時候重新海外旅行時,他放棄了前往歐洲,轉而選擇飛往埃及。他說,飛埃及的實惠機票是他改變主意的主要原因,但在落地後,他立即愛上了這個歷史豐富和民眾友好的國家。現在,他打算繼續探索中東,將下一個目的地定在了伊朗。

香港《南華早報》6月12日報導稱,疫情後,中國興起出境遊熱潮。現在,有大批中國遊客湧向阿聯酋、沙特阿拉伯、埃及、摩洛哥、伊朗、卡塔爾等中東和北非國家,孫伊恩只是其中一員。

攜程網數據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前三個月前往中東旅行的預訂量增長了三位數。今年6月,阿聯酋旅遊機構透露,去年阿聯酋共接待了120萬名中國遊客,遊客人數「預計今年將實現大幅增長」。全球諮詢公司牛津經濟研究院同樣預測,中國出境遊的復甦將由中東地區等目的地引領。

分析師和業內人士認為,中東吸引中國遊客的兩個關鍵因素是實惠的機票和簡單的簽證要求。他們還預測,鑒於中國與中東國家之間的密切聯繫,該地區在吸引中國遊客方面可能會超過許多競爭對手。

在埃及金字塔遊玩的中國遊客(新華網)在埃及金字塔遊玩的中國遊客(新華網)

25歲的孫基爾(Kyle Sun,音譯)是一名住在北京的銀行職員。五一黃金週期間,他同成千上萬中國遊客一起,選擇前往中東旅遊,在阿聯酋的杜拜和艾巴紮比呆了四天。

「歐洲和美國太遠,成本太高;去日本、南韓和泰國不能給我長途旅行的感覺。因此,我選擇了杜拜。」據孫基爾所說,他最初同樣被中東的低成本所吸引:黃金週期間,從上海到杜拜的往返機票只花了大約3700元人民幣,大約是巴黎往返機票價格的四分之一。

《南華早報》稱,疫情後,中國和中東之間的航班迅速恢復,有助於降低機票價格。中國民航資源網數據顯示,目前中國與中東之間每週航班數量已超過疫情前水平;埃及和沙特到中國的航班數量甚至比2019年增加了一倍。沙特和卡塔爾表示,他們打算很快進一步增加與中國的直航航班數量。

國際房地產服務和投資管理公司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酒店和酒店集團負責人周濤表示,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與中東國家建立了更緊密的聯繫,最新的旅遊熱潮已經到來。他說,隨著中國和中東合作的深化,雙方間航班數量「將繼續增加並迅速增長」。

相較於西方國家繁瑣的簽證程序,中東國家相對簡單的簽證要求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中國遊客數量的增加。目前,阿聯酋、沙特阿、卡塔爾、摩洛哥、埃及、伊朗、突尼西亞等大部分中東、北非旅遊目的地均對中國公民實施免簽或落地簽政策。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範鴻達表示,中國與西方國家的緊張關係也可能進一步解釋中國遊客對中東的興趣增加。「中國與西方的關係並非處於最佳時期。目前的關係狀態可能是一些人想要訪問中東而不是西方的一個原因。」

報導稱,從公共部門到私營部門,中國和中東國家一直在積極促進民間交流。例如,上個月在杜拜舉行的阿拉伯旅遊市場貿易展上,中國參展商和旅遊專業人士的數量比2019年增加了一倍。

沙特旅遊部大臣艾哈邁德·哈提卜告訴《南華早報》,沙特等主要中東國家2019年才向中國遊客敞開大門,將中國視為外國遊客的重要來源,因此市場潛力巨大。伊朗同樣在2019年才向中國遊客提供免簽優惠。數據顯示,自2022年底起,中國和伊朗高級官員舉行了大約10次會議,討論重點是民間和旅遊政策交流。

根據攜程網數據,來自西方國家的競爭依舊激烈:由於航班數量增長,中國遊客前往美國、澳州和英國的預訂量增長了三倍,前往西班牙、奧地利、意大利和格魯吉亞等歐洲國家的預訂量也翻了一番。儘管如此,周遊仍然預測,隨著雙方繼續合作,前往中東的中國遊客將繼續增加。

此外,範鴻達教授認為,「神秘且極具吸引力」的中東將吸引越來越多的中國遊客。他說:「有經濟實力出境遊的中國遊客,可能已經去過美國和歐洲許多次了,所以中東顯然是下一個對他們有吸引力的目的地。」

上海諮詢師梁伊娃(Eva Liang,音譯)曾經在倫敦生活,並在此期間幾乎走遍了所有的西方國家。她說,中東是現在最吸引她的旅遊目的地,疫情結束後,她已經去過伊朗、約旦、伊拉克、黎巴嫩和敘利亞。

「我第一次去伊朗旅行時,很快就被她的文化和歷史迷住了……」梁伊娃表示,她現在想再次去中東地區,探索更多不同的地方。她告訴《南華早報》,中東之旅讓她可以「以一種客觀的方式看待世界」,「當我在中東時,我可以相對客觀地看待這個地區,不受世界各地媒體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