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攤誘導老人借卡騙保配藥 上海警方摧毀薅醫保「羊毛」團夥

「有一些不法分子動起了歪心思,一些藥販指令、授意‘參保人’多次、跨區在不同醫院使用醫保卡多開、虛開藥品並低價收購。甚至有些不法分子以支付租金的形式,大肆收斂他人醫保卡,並在多家醫院大量配取藥物。最終,不法分子將低價回收的藥品,通過層層加價後銷售牟利,形成藥品倒賣的‘黑色產業鏈’。」6月13日上午,上海市公安局新聞發言人助理陸敏韡通報警方持續打擊醫保詐騙違法犯罪成果。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瞭解到,2024年以來,上海警方已摧毀醫保詐騙團夥9個,抓獲犯罪嫌疑人200餘人,查扣涉案藥品20餘噸。

「流動式」接觸不同病人 利用貪小心態騙保配藥

2024年1月,上海長寧區警方聯動醫保局,通過對「過量配藥」「短時多次配藥」等異常情況進行分析,從中發現了一些疑似利用醫保非法牟利人員。在調查中發現,這些人員大多與一名外省市趙姓男子關聯。在掌握確鑿證據後,4月12日,長寧警方收網搗毀兩處存藥倉庫,抓獲趙某等7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及28名配藥「下線」人員,現場共計查獲各類藥品3萬餘盒。

民警從抓獲的犯罪嫌疑人手中查獲大量藥品及配藥清單。圖/上海警方提供民警從抓獲的犯罪嫌疑人手中查獲大量藥品及配藥清單。圖/上海警方提供

據趙某交代,其在各大醫院通過「流動式」的方式接觸不同病人,一旦發現對方貪小的意願,便發展為「下線」,並通過有非法銷售藥物途徑的陸某負責出售。為了掩蓋犯罪,趙某一般採取點對點上門的方式進行收藥,並將囤積的藥物存放在隱藏於居民區的出租屋內,由鄭某等人進行管理,待囤積達一定量後再運往外省交由陸某出售給一些偏遠地區的私人診所和小藥房,作案手法較為隱蔽。為了節約成本,趙某收來的藥品無論是存放還是運輸環節,均未根據藥品存放要求採取避光、避濕、冷藏等特定方式,部分如胰島素注射液等藥品因沒有冷藏儲存而存在變質的風險,還有部分藥品因收藥、存放等時間過長已臨近保質期,病人在購得藥物後短時間內就可能發現藥物即將過期失效,存在極大的用藥隱患。

目前,7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詐騙罪已被警方刑事拘留,28名非法牟利的「參保人」同樣因涉嫌詐騙罪被取保候審,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以「協助配藥」為由 擺攤誘導老人出借醫保卡

4月17日,虹口警方抓獲以王某為首的集「收、配、販、銷」於一體的醫保詐騙團夥,共抓獲犯罪嫌疑人41人。自2022年以來,該團夥利用他人醫保卡採取「螞蟻搬家」式手法分批次、分劑量在不同社區衛生中心配取藥品。因特、慢病醫保卡在門診可享受藥物80%至90%的報銷比例,遠低於市場零售價。以100元/盒零售價的藥品為例,如通過醫保配藥每盒價格為20元左右,團夥成員低價購入藥品後,加價20元至30元不等再轉賣給遍佈各地的藥商、藥販,以此從中牟利。

民警從犯罪團夥倉庫中查獲大量藥品。圖/上海警方提供民警從犯罪團夥倉庫中查獲大量藥品。圖/上海警方提供

該團夥以同鄉親屬為橋樑,分工明確,團夥內數人以「兼職賺錢」「免費體檢」為誘餌,擺攤誘導老人出借醫保卡或以「協助配藥」為由,有償借用醫保卡,後期更是發展了一批患有基礎疾病、能通過醫保途逕自行購藥的「參保人」,為其形成穩定的藥品供應網絡。2022年以來,該團夥累計外寄藥物700餘次,重量近30噸。根據進一步調查顯示,該團夥在多個省市均有相對固定的藥販,將藥物重新分揀包裝後重新回流市場,警方根據相關物流線索,又搗毀了另外3個位於本市的詐騙團夥,抓獲25名涉案犯罪嫌疑人。民警在調查中還發現,除非法使用他人醫保卡配藥、販藥外,該團夥還冒領並盜用他人身份證件共計30餘張,在全市20餘家醫院辦理就診卡4000餘張,配得大量自費藥物後加價售賣,警方已將相關線索移交市場監督管理部門。

上海醫保部門負責人告訴貝殼財經記者,醫保部門堅持常態化監督檢查,聯合公安等部門對騙保行為嚴肅打擊。2018年以來已追回醫保基金近7億元。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俞金旻

編輯 張曉翀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