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監控陪兒子6年」,高考結束家長拆了孩子臥室監控引發網民爭論

來源:瀟湘晨報

近日,江蘇一家長在高考結束後把放在兒子房間6年的監控拆了下來,併發文稱「感謝監控陪了兒子六年」,引網民熱議。

網民稱:「一句都是為你好可以做出多麼離譜的事」「窒息感滿滿」「客廳裝能理解,在臥室裝應該沒幾個孩子不會覺得壓抑窒息!希望父母也多尊重一下孩子,他們不是你的私有物品呐」。也有網民稱:「我家也裝了!其實不是不尊重孩子,是實在是沒辦法的辦法,是跟手機、電腦、遊戲在較量。在孩子自控力差的年紀,不監管真的影響孩子的前途!現在的家長比以前的家長難當!」

面對網民的爭論,該家長回應稱監控平時不會看,只是讓孩子心裡有個約束。

為了監督孩子認真學習,家長還偷偷做出過哪些奇葩行為?

有網民分享,為了不讓孩子分心,每天把家裡的筆記本電腦、平板都帶到公司來上班,天天如此。還有網民分享自己的媽媽有時候會莫名其妙的突然抱自己一下,藉機翻自己的口袋檢查有沒有煙盒。還有網民稱只要父母不在家,家裡的電腦永遠連不上網。

長沙市家庭教育專家講師團核心專家、親子溝通專業指導師楊陶如表示,從心理髮展的角度來說,人類心理髮展的第一個階段是信任,一個人所謂的自信,不是戰勝別人也不是比別人好,而是對自己的信任。「那我的信心從哪裡來?那就是我能夠對自己有掌控,我知道我可以讓自己做什麼,不做什麼,我可以做決定,而且我對自己做的決定是有底氣的,這是自信。」楊陶如認為,家長在孩子房間裝監控 ,是在破壞這種信任的基礎。

孩子在監控下面不會做違背家長的意願的事情,高考完監控撤掉,孩子會有兩個發展方向。第一個發展方向就是服從型,叫做習得性無助。「就是說我習慣了我是沒用的,因為我只有在監控的這個空間裡面,我才能夠成為一個好孩子,他身上的所有的我們家長希望的他有鬥志、敢於挑戰、敢於奮鬥、敢於做決定,通通都不會再出現了。因為他對自己沒有信任的基礎,從來沒有形成過,沒有積累過。」在這樣的監控下,孩子會喪失內驅力,不會主動,無法掌控自己,習慣被控制,甚至在以後的親密關係中也會成為一個被動型的人。

第二個發展方向則是失控型。楊陶如表示,找到自己做諮詢時經常可見這樣的孩子,高中成績非常好,但是一進大學全掛科,「這樣的孩子他會說我進了大學我就不想動了,控制突然撤銷了,他就是脫韁的野馬,他不會掌控自己,這樣的孩子也最容易被引誘,容易沉迷。他以前沒玩過的,他現在就容易就上癮。這就是拿自己的後半生來反抗他的前半生。」

很多家長擔心這個孩子在青少年的年紀,自律性自控力比較差,擔心會沉迷電子產品。那怎麼來平衡這個事情?就是平衡給他信任,一個人成為什麼樣的人,不是別人期待的,是他自己相信自己能成為的那個人。所以家長要做的是讓他自己能夠信任自己,相信自己能夠戰勝困難,相信自己能夠做好,相信自己有掌控自己的能力。信任是基礎,要相信信任的力量。

瀟湘晨報記者 王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