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證集采品種降價不降質?國家醫保局答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陳琳)6月14日,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國家醫保局副局長黃華波在回答新京報記者提問時表示,集中帶量採購中選產品的降價空間,主要來源於企業營銷成本的節約,同時為確保中選產品降價不降質,國家醫保局還有相關措施。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24年重點工作任務》,其中提到,推進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提質擴面。進入集采的藥品和耗材,價格往往有較大降幅,如何保證集采品種降價不降質?

6月14日,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新京報記者在現場提問。劉健 攝/國新網

對此,黃華波表示,集中帶量採購中選產品的降價空間主要來源於企業營銷成本的節約,集采通過彙集全國醫療機構的需求量形成一個採購標的,引導企業公平競爭產生合理價格,一旦中選了,產品可以按照採購合約直接銷往醫院,醫院按照承諾的採購量,按時完成約定的採購,並且優先採購和使用中選產品,由此大幅壓縮了藥品生產企業的營銷成本。同時,集采還有一項措施,要求醫療機構及時結清企業貨款,還通過醫保基金預付政策予以支持,這樣有效解決了原來回款週期特別長的問題,為企業節省了大量資金成本。「這些流通環節中成本的節約是主要的降價空間,通過價格競爭讓利給人民群眾。」

同時,為確保中選產品降價不降質量,國家醫保局還將採取三方面措施。

首先,設定質量入圍門檻。國家組織藥品集采對企業和產品資質作了規定,將通過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作為仿製藥參加集采的門檻,避免在競爭中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其次,建立質量監管的協同機制。將國家和地方集采中選企業信息與藥監部門共享,藥監部門將中選產品列入監管重點。對國家組織集采中選產品出現的質量相關問題,醫保局和藥監局將聯合開展處置,採取取消中選資格、納入「違規名單」等懲戒措施,持續釋放質量問題「零容忍」信號。

最後,開展臨床療效與安全性的真實世界研究。委託全國30多家大型三甲醫院開展兩期集采中選仿製藥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真實世界研究,目前覆蓋前3批集采、37種臨床使用廣泛的藥品。研究結果顯示,中選仿製藥與原研藥在臨床療效和安全性上是等效的,說明國產仿製藥的質量整體上經受住了考驗。「現在第三期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真實世界研究正在開展中,這一期覆蓋了第4、5批集采的20多個品種,我們會陸續發佈研究成果。」

編輯 陳靜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