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藥品倒賣鏈:藥販授意參保人虛開藥後低價收購,加價銷往偏遠地區

來源: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封莉 北京報導

藥販授意「參保人」多次、跨區在不同醫院使用醫保卡多開、虛開藥品並低價收購;或以支付租金的形式,大肆收斂他人醫保卡,在多家醫院大量配取藥物。最終這些低價回收的藥品,層層加價後被銷售牟利,形成藥品倒賣的「黑色產業鏈」。

據上海警方介紹,2024年以來,上海警方已摧毀醫保詐騙團夥9個,抓獲犯罪嫌疑人200餘人,查扣涉案藥品20餘噸。

上海市公安局刑偵總隊二支隊支隊長葉楓介紹,這條「黑色產業鏈」具有一定的隱蔽性,人員眾多、分工明確,且常常根據醫保政策的變化,調整作案手法和策略,以此逃避醫保部門的監管和公安機關的打擊。

上海警方在醫保詐騙案件偵辦中還發現,犯罪團夥的儲運條件簡陋,租賃的倉康尼混亂堆放著如胰島素等需要特定儲運環境的藥品,此類「失效藥」流入市場將危及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

據上海市醫保局監督檢查所綜合高高長龔昉介紹,五年來,上海市醫保部門共向公安機關移送160餘件醫保騙保案件線索。「2018年機構改革以來,上海市醫保部門對違規定點機構追款6.5億餘元,對違規參保個人追款近3000萬元,共追回醫保基金近7億元。」龔昉說。

醫保騙保犯罪涉及詐騙罪,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貪汙罪等多個常見罪名,犯罪主體主要為參保人員、定點醫療機構及其人員等。今年3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發佈的《關於辦理醫保騙保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對醫保騙保犯罪依據刑法上的詐騙罪及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等定罪提供了明確指引。

老人為賺「零花錢」超額配藥

一團夥利用105張醫保卡,55名「下線」(醫保參保人)超額配藥,再轉售倒賣套現。

近日,上海浦東警方成功搗毀一個利用醫保卡超額配藥非法牟利的犯罪團夥,抓獲涉嫌醫保詐騙犯罪嫌疑人58名,查獲涉案藥品1萬餘盒,涉案醫保卡105張。

《中國經營報》記者從上海浦東警方獲悉,今年年初,上海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和醫保部門在工作中發現,有人連續配藥,並且配的藥都是一些基礎疾病的常用藥。

浦東公安分局三林公安處民警根據該條線索,發現有人指使他人使用醫保卡超額配藥,嫌疑人在收購藥品後,再通過物流發往外省市非法牟利。

偵查員們調查發現,該團夥主要成員王某、陳某,通過社交軟件聯繫外省市的藥商彎某。在瞭解到彎某對於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常規藥品的需求後,王某與陳某便通過微信群拉攏一些上海市戶籍不特定退休人員成為下線,或是以有償借用醫保卡為誘餌代為配藥,或是誘使下線「參保人」使用醫保卡去醫院配取藥物,再轉售套現。

「在偵查中我們發現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常見的慢性病患者對藥物的需求持續且穩定,嫌疑人正是看中了這一點,誘使持卡人使用醫保卡購買這些藥物,然後以較低的價格回收,再非法轉賣,從中獲利。」上海市公安局浦東分局刑偵支隊副支隊長黃少榆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

據浦東警方介紹,一些老年人為了蠅頭小利,想換點「零花錢」,便聽從王某、陳某指揮,多次前往醫院配取藥品。待老人配好藥後,王某、陳某再至線下,以藥品60%的藥價找老人收藥,並進行集中存儲。在藥品積累一定數量後,王某和陳某將回收藥品集中打包,以藥品回收價每盒加價20%的價格,通過物流發貨至外省市藥商,以此牟利。

在現場偵查中,警方發現,為了降低成本,王某、陳某使用蛇皮袋等簡易包裝對藥品進行打包,導致部分藥品在運輸過程中受到擠壓、損壞,存在用藥安全隱患。

據瞭解,該團夥已被搗毀,浦東警方抓獲58名涉嫌醫保詐騙的嫌疑人,繳獲涉案醫保卡105張、各類藥品1萬餘盒。目前,該案主犯陳某、王某及彎某3人已被檢察院批準逮捕,另55人被浦東警方依法採取刑事強製措施。後續案件偵查審理、追贓挽損等工作正在進一步開展中。

據警方介紹,除3名主犯外,另55名嫌疑人都是醫保參保人,用了自己的醫保卡套現牟利,所以也涉嫌犯罪行為。

銷往偏遠地區的私人診所、小藥房

近日,通過對「過量配藥」「短時多次配藥」等異常情況進行梳理分析,上海長寧警方發現了一些疑似利用醫保非法牟利人員。

民警進一步調查發現,這些人員大多與一名外省市趙姓男子關聯。民警經過調查取證,逐步確認了趙某在上海市發展的下線「參保人」及在外省負責銷售的陸某。

在掌握確鑿證據後,4月12日,長寧警方抓獲趙某、陸某、鄭某等7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及28名配藥「下線」人員,現場共計查獲各類藥品3萬餘盒。至此,這個通過誘使「參保人」使用醫保卡多開、虛開藥品非法牟利,詐騙醫保基金的團夥被搗毀。

28名「下線」是如何發展來的?據趙某交代,他在上海市各大醫院通過「流動式」的方式接觸不同病人,一旦發現對方貪小的意願,便發展其為「下線」。

「雙方約定藥品交易的價格和交易的地點後,配藥人根據趙某的要求在醫院進行足量的配藥,然後再按照約定的時間在小區或者是車站碼頭等地進行線下交易。」上海市公安局長寧分局刑偵支隊副支隊長馬超表示。此後,趙某再通過有非法銷售藥物途徑的陸某負責出售。

為了掩蓋犯罪,趙某一般採取點對點上門的方式收藥,並將囤積的藥物存放在隱藏於居民區的出租屋內,由鄭某等人進行管理,待囤積達一定量後,再運往外省交由陸某出售給一些偏遠地區的私人診所和小藥房,作案手法較為隱蔽。

為了節約成本,趙某收來的藥品無論存放還是運輸環節,均未根據藥品存放要求採取避光、避濕、冷藏等特定方式,部分如胰島素注射液等藥品因沒有冷藏儲存而存在變質的風險,還有部分藥品因收藥、存放等時間過長已臨近保質期,病人在購得藥物後就可能即將過期失效,存在極大的用藥隱患。

目前,趙某、陸某、鄭某等7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詐騙罪已被長寧警方依法刑事拘留,28名非法牟利的「參保人」同樣因涉嫌詐騙罪被依法取保候審,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10萬餘盒藥與4500餘張卡

近期,上海虹口警方接到線索舉報,多人醫保記錄顯示其頻繁在同一天內於上海市不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藥,所配藥物多為治療糖尿病、腦心血管等慢性疾病。針對這一異常情況,虹口公安分局刑偵支隊立即成立專案組展開循線調查,連續搗毀4個涉嫌醫保詐騙的犯罪團夥,查獲涉案藥品10萬餘盒,醫保卡、就診卡、身份證4500餘張。

4月17日,虹口警方抓獲以王某為首的集「收、配、販、銷」於一體的醫保詐騙團夥,抓獲犯罪嫌疑人41人。

《中國經營報》記者瞭解到,自2022年以來,該團夥利用他人醫保卡採取「螞蟻搬家」式手法分批次、分劑量在不同社區衛生中心配取藥品。因特、慢病醫保卡在門診可享受藥物80%至90%的報銷比例,遠遠低於市場零售價。「以100元/盒零售價的藥品為例,如通過醫保配藥每盒價格為20元左右,團夥成員低價購入藥品後,加價20元至30元不等再轉賣給遍佈各地的藥商、藥販,以此從中牟利。」上海市公安局虹口分局刑偵支隊副支隊長於碧波表示。

據介紹,該團夥以同鄉親屬為橋樑,分工明確,團夥內數人以「兼職賺錢」「免費體檢」為誘餌,擺攤誘導老人出借醫保卡或以「協助配藥」為由,有償借用醫保卡,後期更是發展了一批患有基礎疾病、能通過醫保途逕自行購藥的「參保人」,為其形成穩定的藥品供應網絡。

在該團夥租賃的一處倉康尼,民警查獲了混亂堆放的各類藥物3000餘盒,其中還包含50盒布洛芬混懸液、60盒阿莫西林膠囊、300盒胰島素等需特定環境存儲存放的藥品,此類藥物重新流入市場出售將嚴重危害群眾用藥安全。

據警方介紹,該團夥在多個省市均有相對固定的藥販,將藥物重新分揀包裝後回流市場,警方根據相關物流線索,又搗毀了另外3個位於上海市的詐騙團夥,抓獲25名涉案犯罪嫌疑人。2022年以來,該團夥累計外寄藥物700餘次,重量近30噸。

民警在調查中還發現,除非法使用他人醫保卡配藥、販藥外,該團夥還冒領並盜用他人身份證件共計30餘張,在上海市20餘家醫院辦理就診卡4000餘張,配得大量自費藥物後加價售賣,警方已將相關線索移交市場監督管理部門。

(編輯:郝成 審核:吳可仲 校對:顏京寧)